龜板膠為名貴藥材之一。龜板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龜板膠始見於《臨證指南醫案》。具有滋陰、補血止血的功效。為治療陰虛血虧、勞熱骨蒸、補血衄血,腎虛腰痛、腳膝痿弱之要藥。
來源 為龜科動物烏龜Chinemys reevesii (Gray)的腹甲或背殼熬製而成的膠塊。
龜頭形略方,吻端尖圓,頜無齒而成角喙,鼓膜明顯。身體表面覆以表皮形成的鱗甲,鱗甲下面為真皮形成的骨板;背面鱗甲棕褐色,頂甲後端寬於前端,中央為板脊鱗甲,兩側有四對肋鱗甲,邊緣鱗甲每側11枚,肛鱗甲2枚;腹面由6對鱗甲組成,淡黃色。背、腹鱗甲在體側相連。尾短而尖細,四肢較扁平,指趾間具蹼,後肢節與趾無爪,餘者均有爪。
多群居,常棲息在川澤湖池中。肉食性,常以蠕蟲及魚等為食。生活力很強,數月斷食,可以不死(冬眠期)。
產地與分佈 主產湖北、安徽、湖南、江蘇、浙江等省。此外,江西、河南、廣東、福建等地亦有分佈。
鑒別要點 鑒別正品阿膠要點有:一是表面褐綠色或棕褐色;二是對光照視,透明如琥珀色;三是質脆,遇潮熱易軟化,石灰吸潮干後易碎裂;四是微臭,味微鹹。
名典鑒別 1明?《本草正》載:「龜板膏,功用亦同龜板,而性味濃厚,尤屬純陰,能退孤陽。陰虛勞熱,陰火上炎,吐血、衄血,肺熱咳喘,消渴、煩擾、熱汗、驚悸、譫妄、狂躁之要藥。」2清?《本草從新》載:「……洗淨捶碎,水浸三日,用桑柴熬膠,補陰之力更勝。合鹿膠,一陰一陽,名龜鹿二仙膏。」3《本草求真》載:「龜膠,經板煎就,氣味益陰,故《本草》載板不如膠之說。……用自死敗龜,洗淨搗碎,浸三日,用桑火熬二晝夜,其膠始成。」
快速鑒別 為長方形或方形塊片,表面褐色帶微綠,對光視之,透明,形如琥珀。微臭,味微鹹。遇潮熱易軟化,放於石灰缸中,乾燥後易碎裂成碎粒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