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的鑒別方法

半夏為常用中藥。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的功能。用於痰飲喘咳、胸脘痞悶、噁心嘔吐等病症。

來源 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Breit.的塊根。半夏屬多年生草本,高15~30cm。塊莖近球形,葉出自塊莖頂端,葉柄長6~23cm,在葉柄下部生有白色珠芽;一年生的葉為單葉,卵狀心形,2~3年後,葉為三小葉的復葉,小葉橢圓形至披針形,中間小葉較大,兩側的較小,先端銳尖,基部楔形,全緣,兩面光滑無毛。肉穗花序頂生,花序梗常較葉柄長,佛焰苞綠色,花序中軸先端附屬物延伸呈鼠尾狀,伸出在佛焰苞外。槳果卵狀橢圓形,綠色。花期5~7月,果期8~9月。野生溪邊、田邊、林下或陰濕草叢中。

產地與分佈 主產四川、湖北、河南、安徽、貴州等省。全國大部分地區有分佈。銷全國並出口。

鑒別要點 半夏與類似品水半夏的區別:前者類圓球形而略扁,表面白色至黃白色,中間凹窩周圍密佈麻點根痕,斷面潔白細膩、富粉性。水半夏則多為圓錐形或橢圓形,隱約可見根痕(不明顯),斷面白色,粉性。只要抓住上述兩者特徵,則易分辨。

而偽品山珠南星則形似南星(較半夏大),而切片充半夏則片形呈腰形片狀,均易識別。滴水珠則塊莖類扁球形而較大,四周可見突起的小塊莖,可資區分。

名典鑒別 1漢?《神農本草經》:「半夏味辛平。生川谷。」2《名醫別錄》曰:「半夏生槐裡川谷。五月、八月采根,陰乾。」3陶弘景曰:「槐裡屬扶陽。今第一出青州,吳中亦有,以肉白者為佳,不厭陳久。」4吳普曰:「生微丘或山野中,二月始生葉,三三相偶。白花圓上。」5唐?蘇恭曰:「所在皆有。生平澤中者,名羊眼半夏,圓白為勝。然江南者大者徑寸,南人特重之。頃來互用,功狀殊異。其苗似是由跋,誤以為半夏也。」6宋?蘇頌曰:「在處有之,以齊州者為佳。二月生苗一莖,莖頭三葉,淺綠,頗似竹葉,而生江南者似芍葯葉。根下相垂,上大下小,皮黃肉白。五月、八月采根,以灰裹三日,湯洗暴干。蜀圖經云:五月采則虛小,八月采乃實大。其平澤生者甚小,名羊眼半夏。由跋絕類半夏,而葉不同。」7明?《本草蒙筌》載:「半夏,山川澤谷,處處有之。苗起一莖,莖頭三葉。根名半夏,八月采收。」8李時珍曰:「禮記月令:五月半夏生。蓋當夏之半也,故名。」9清?《本草從新》、《本草求真》則較全面地總結其功用及制曲等方法,少及形狀,故略。

快速鑒別 塊莖類圓球形,直徑0.8~1.5cm。表面白色或黃白色,上端多圓平,中間有凹窩(莖的殘痕),呈黃棕色,周圍密佈麻點狀根痕。質堅實,斷面富粉性,細膩潔白。味辛辣。品質以個大、色白、質堅實、粉性足者為佳。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