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幅員遼闊,物種繁多,各地用藥習慣和名稱不盡相同,致使有些中藥品種十分複雜,加之部分中藥材因其名貴稀少而被仿製充假,因此瞭解一些識別中藥真假優劣的常識是十分必要的。
歷代許多名貴的中成藥,諸如被稱為「中醫三寶」的安宮牛黃丸、紫雪丹、至寶丹都是以牛黃為主要成分,因為它具有清熱解毒、開竅豁痰、熄風定驚之功而被廣泛應用於高熱、昏迷、抽搐、中風等病症,特別是牛黃的解毒和鎮驚功能,早已使它身價百倍。牛黃作為藥物使用,在我國已有200多年的歷史,《神農本草經》中把它列為「上品」之藥。
15世紀,牛黃在歐洲便登上了大雅之堂,在英法皇家貴族中,達官貴人們都把擁有牛黃視為尊貴和富有的標誌,在他們的全部財產中,要數牛黃是最珍貴的了。當時的英國女王,頸上常常佩戴牛黃做成的項鏈,以作誤食有毒食物後的「解毒」之用。此外,在澳洲及美洲,用牛黃治療疾病都有悠久的歷史,由此可見,牛黃早已是「譽滿全球」的神物了。
古人云:物以稀為貴,牛黃的珍貴,在於它來之不易,牛黃是病牛體內的一種結石,牛得了這種結石病後,便會出現枯瘦,吃草少,喝水多,行走無力等症狀,最終會病死。所以說,一枚牛黃的獲得,往往是以犧牲一頭牛的生命為代價的。更主要的是,牛患膽結石的並不多,因此,天然牛黃就非常難得,其價格也異常昂貴。
正是由於牛黃的神奇療效,再加上難得,這就使得牛黃不僅身價高貴,而且供不應求。所以,古往今來,贗品殊多,有的以白泥和膽汁煉合,製成圓球形,有的用破碎片,有的用郁金、蒲黃等與膠液調和,凝結而成,騙取錢財,誤人性命。那麼怎樣識別無然牛黃呢?牛黃多半是牛膽中的乾燥結石(少數為管黃),多呈卵形、不規則的球形,或塊狀,表面金黃色或棕黃色,較細膩而稍有光澤,斷面有排列整齊的環形層紋,重重相疊,體輕,易分層剝離。鑒別牛黃的方法很多,其中較為簡便的方法有:1取牛黃粉末少許,清水濕潤後;塗在指甲上能染成黃色,經久不退,習稱「透甲」或「掛甲」;2用針燒紅刺入,即分裂成明顯層狀,內中有白點及清香氣;3燒紅的針刺入拔出後,針上應不帶黃色;4投入靜止的水中,可吸收水分而潮濕,但不變形不溶解;5味先微苦而後微甘,入口有清涼感,嚼之易碎不沾牙。
天麻也是一種名貴中藥材,原名赤箭,因其莖色赤,直立似箭桿,故名。在《神農本草經》中被列為上品。天麻為蘭科植物天麻的根莖,是一種多年生的寄生植物,必須與密環菌共生才能生長。
天麻生於林下陰濕,腐殖質較厚的地方,喜涼爽濕潤的氣候。以疏鬆肥沃,富含腐殖質多的砂質土壤及腐殖質土為佳,主產於雲南、四川、貴州等地。冬、春兩季採挖。挖出後,除去地上莖及鬚根,洗淨泥土,用清水泡,及時擦去粗皮,隨即放入清水或白礬水中浸泡,再水煮或蒸透,至中心無白點時為度,取出晾乾、曬乾或烘乾,即可供藥用。
天麻藥材呈長橢,圓形,扁縮而稍彎曲,長5-13cm,寬2-6cm,厚1-3cm,一端有紅棕色乾枯芽苞,習稱「鸚哥嘴」或「紅小瓣」;另一端有自母麻脫落後的圓臍形疤痕。外皮剝落或部分殘存,表面黃白色或淡黃棕色,具環節,有點狀痕點或膜質鱗葉,有縱皺紋。質堅實,半透明,不易折斷,斷面較平坦角質樣。氣特異,味甘,微辛。
冬季採挖的叫「冬麻」,質地堅實沉重,有鸚哥嘴、斷面明亮、無空心,質佳;而春季採挖的「春麻」,質地輕泡,有殘留莖基,斷面色晦暗,空心,質量遜於冬麻。
有「山精」之稱的蒼朮質堅實,折斷面平坦,黃白色,有明顯的棕紅色油腺散在,習稱「硃砂點」,切開後,氣芳香,斷面不久即起白霜者,質量上乘。江蘇茅山出產的蒼朮,異香撲鼻,切開後有7個硃砂點,經久不變。《本草綱目》和《金壇縣志》中都有記載:「術產茅山石門,切開有硃砂點者為珍品」。
相傳明代大藥學家李時珍到茅山採集藥材,在懸崖間發現一株長得又高又大的蒼朮,芳香異常,更為奇特的是這株蒼朮長在一塊鶴嘴石上,石頭突兀山巖之外,活像一隻仙鶴,白頸項,灰羽毛,丹頂冠。李時珍輕手輕腳地來到岩石邊,用藥鋤挖下這棵奇異的藥草,一鋤,二鋤,三鋤,只聽「嘟」的一聲響,蹦起了一塊小石塊,不偏不倚正好蹦到仙鶴巖的丹頂冠上,冠上竟一滴一滴地摘下7滴血珠。李時珍頗為驚異,只聽「蓬」地一聲響,這岩石竟變成一隻美麗的仙鶴,長鳴三聲,展翅飛向雲天。李時珍拾起蒼朮切開一看,裡面印著7顆鮮紅的硃砂點。從此,茅山蒼朮的硃砂點,永不褪色,功效也遠比其它各地產的蒼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