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鱉的鑒別方法

土鱉為少常用中藥。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原名蟄蟲。具有破瘀通絡、軟堅止痛的功能。用於跌扑損傷、瘀血腫痛、婦女血積腹痛、月經不通、癥瘕等病症。

來源  為鱉蠊科昆蟲地鱉Eupolyphaga sinensis Walker,和冀地鱉Stef-cophaga plancyi(Bol.)的乾燥雌性蟲體。金邊土鱉,又名赤邊水蟄。為姬蠊科昆蟲東方厚片蠊Opisthoplaltia orientalis Burro的蟲體。

產地與分佈  土鱉,主產江蘇、浙江、湖北、河南等省。此外,湖南、安徽、山東、貴州、四川及東北三省亦有分佈。現大部分地區有飼養。以河南產量大,供銷全國,以江蘇、浙江產品質優,稱「蘇土元。」金邊土鱉分佈福建、廣東、廣西、湖北。銷兩廣及出口。

鑒別要點  兩種土鱉形狀相似。僅冀地鱉較土鱉稍長大,胸腹部每節各有一個小圓黑斑點;而金邊土鱉則背面呈黑棕色有光澤,邊緣有黃色狹邊,故稱「金邊土鱉。」

快速鑒別   1.土鱉:見「歷史相沿錯用中藥品種?蟄蟲」項下。

2.冀地鱉:蟲體呈長橢圓形,長2.5~3.5cm,寬1.5~2.5cm。頭尾部兩端較窄,背面呈黑褐色或黃褐色,有九個橫節呈覆瓦狀排列,胸腹部每節兩側各有圓形黑斑。

3.金邊土鱉:蟲體呈長卵形而扁,長3~3.5cm,寬1.5~2cm。背面呈黑綠色,有光澤,呈甲殼狀,有10個橫節,第一節較寬,第二、三節的兩側各有一對特異的翅狀物,腹面紅棕色,頭部位於前胸之下,多脫落,足三對生於胸部。體輕、質鬆脆,破開後內有灰白色物質。微腥氣,味微鹹。

鑒別要點  大斑蝥與小斑蝥主要特徵是:前者體形較大,黑色、被絨毛,鞘翅每翅各有兩個大黃斑,翅中央各有一黃色波狀橫帶,腹及足部均有黑色長絨毛;而小斑蝥形狀極似上種。惟體形較小,長不及1.5cm為異爾。

述評  古之斑蝥品種形狀。由於陶弘景氏言此蟲有五變,與芫青、王不留行蟲、葛上亭長、地膽等合併在一起敘述,使人難以理解,從而引起一場曠日持久的爭論,尤以蘇恭言之咄咄逼人,但均擺事實說道理,以理服人,是一種好學風,是推進中藥發展的原動力,彌足珍貴。對於斑蝥陶氏實際上已述之甚明「……八九月在豆花上,即呼為斑蝥……其大如巴豆,甲上有黃黑斑點……」對斑蝥的生活習性及形狀描繪頗準。韓保昇曰:「斑蝥所在有之,七八月大豆葉上甲蟲也。長五六分,黃黑斑文,烏腹尖喙,就葉上採取……」兩者描述基本吻合。爾後,諸氏談到的斑蝥均屬如此。故可確認古之斑蝥用藥與今完全相符。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