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出血熱分期辨證治療

埃博拉出血熱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出血性傳染病,死亡率高。在中醫學中也有不少類似病毒性出血熱的記載,清代溫病學家余師愚的《疫診一得》所述病症如「頭痛如劈」,「遍體發炎」,「骨節煩痛、腰如被杖」,「大便不已、小便短縮如油」等,與本病之臨床表現極為相似。近年來國內學者對出血熱的中醫命名論述甚多,如伏氣瘟疫、少陰伏氣溫病、溫毒發斑、溫毒疫斑、疫毒熱斑等,顯然這些命名,多從溫病角度選取,出血熱大抵屬於中醫外感熱病中「瘟疫」、「疫疹」、「疫斑」等範疇。

埃博拉有明顯傳染性,呈流行性發病特徵,與祖國醫學中瘟疫致病是一致的。中醫學認為,本病主要是由於人體正氣不足,外感溫熱疫毒之邪,由皮毛侵入機體,化火內陷營血所致。其病因主要為「疫毒」,病因屬性主要為「熱毒」。但至休剋期,則多為熱邪內閉,氣陰欲脫或兼陽氣欲脫;恢復期則屬於正虛而邪未盡的病證。

目前對埃博拉出血熱尚缺乏特效治療方法,主要是對症和支持治療,應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並根據文獻記載,本病的臨床表現與登革出血熱、腎綜合征出血熱有相似之處,提出以下中醫辨治設想。

一、急性期

衛氣同病

主症:發熱惡寒,頭痛,身骨疼痛,咽紅咽痛,面紅目赤,噁心嘔吐,腹痛腹瀉,舌紅,苔薄白膩,脈浮數。

治則:清熱解毒、表裡雙解。

方藥:銀翹散加減:石膏、大青葉、連翹、金銀花、薄荷、梔子、竹葉、生丹皮、蘆根、甘草等。

氣分熱盛

主症:壯熱煩渴,汗出氣粗,煩躁口渴,面紅如醉,舌紅苔黃,脈洪大或滑數。

治則:清熱解毒。

方藥:白虎湯加減:石膏、知母、大青葉、金銀花、連翹、玄參、板藍根、竹葉、甘草等。

氣營(血)兩燔

主症:壯熱煩渴,煩躁不安,甚則神昏譫語,動風驚厥,肌膚斑疹密佈,尿血、咯血、便血等各種出血症,舌絳紅苔黃燥,脈弦數或細數。

治則:清氣涼營、涼血止血。

方藥:清瘟敗毒飲加減:石膏、生地、水牛角、黃連、梔子、大黃、黃芩、知母、赤芍、玄參、地榆、茜草、大小薊、紫珠草、側柏炭、槐花等。

腎絡瘀阻

主症:尿少或尿閉,或尿赤而見尿膜,腰腹刺痛,皮膚瘀斑,舌暗紅有瘀斑,苔腐膩,脈澀滯。

治則:化瘀解毒,疏通腎絡。

方藥:桃仁、大黃、芒硝(後下)、枳實、生地、木通、竹葉、麥冬、丹參、赤芍、茅根、仙鶴草、茜草、白及等。

二、休剋期

熱毒夾瘀

主症:壯熱面赤,瘀斑吐血,心煩肢冷,舌紅苔黃,脈沉數。

治則:養陰益氣,解毒化瘀。

方藥:生脈散加減:西洋參、五味子、麥冬、黃精、梔子、枳實、大黃、石膏、板藍根、丹參、紫珠草、赤芍等。

陽氣衰微

主症:畏寒肢冷,神疲氣微,倦臥不渴,面色蒼白,口唇青紫,舌質淡,苔白,脈微細或深伏。

治則:溫經通脈、回陽救逆。

方藥:參附湯加減:紅參(另煎兌入)、熟附子、乾薑、鍛龍骨、鍛牡蠣、麥冬、五味子、甘草等。

三、恢復期

余邪未淨

主症:低熱不退,皮膚發疹,少氣多汗,心煩胸悶,氣短,舌紅少苔,脈虛數。

治則:清熱生津、解毒透疹。

方藥:竹葉石膏湯加減:竹葉、石膏、梔子、法半夏、人參、麥冬、紫草、赤芍等。

肺脾氣虛

主症:納呆便溏,身困乏力,胸脘痞悶,身面浮腫,舌淡苔白膩,脈虛緩。

治則:補益脾肺。

方藥:參苓白朮散加減:人參、茯苓、白朮、山藥、甘草、木香、砂仁、桔梗等。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