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晡雙頰紅熱案析

患者張某,女,56歲。於2014年7月13日初診。

主訴:雙頰發紅髮熱2月餘。患者無明顯誘因,出現每日下午3點至5點自覺雙面頰發熱發紅,形體困頓,精神不佳,乏力懶動,納呆食減,伴大便微溏,小便正常,睡眠正常。患者絕經3年餘,曾於2年前出現類似情況,但未醫治而自愈。此次發作2月餘,曾間斷服用中西藥物治療近1月,療效甚微,進行西醫檢查卻無任何異常病變。刻診,患者雙面頰部微紅如塗丹,用手觸碰不覺其熱,體溫測定36.7℃。舌尖紅苔薄白,脈弦弱,左關稍旺。

辨證:肝郁脾虛化火。

治法:疏肝健脾清熱。

方藥:丹梔逍遙丸(中成藥)一盒,按藥品說明服用。

二診(2014年7月18日):患者服用丹梔逍遙丸後,自覺面頰部紅熱減輕,精神狀態好轉,納增,大便微溏。舌尖紅苔薄白,脈弦細略數。

辨證:少陽陽明合病。

治法:和解少陽,兼瀉熱結。

方藥:小柴胡湯加減。柴胡9克,黃芩10克,清半夏12克,黨參8克,炙甘草6克, 制大黃3克,厚樸6克。3劑,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2次溫服。

三診(2014年7月21日):患者服第一劑後即覺面頰紅熱大減,服完第二、三劑後,已無任何不適感。囑患者注意飲食和情志調攝,防止復發。

按:此例患者日晡時分,雙頰定時發紅髮熱,類似日晡潮熱,然「潮熱若發則身體、手足、胸腹、各處之熱,無不充滿。」(《皇漢醫學》之語),此例僅覺面部發熱發紅,實非其類。初診因患者脈弦弱,左關稍旺,知其有肝體不足,而肝用過亢之嫌,肝主疏洩惡抑鬱,肝失疏洩則易向上衝犯,加之患者有納呆便溏的表現,筆者為穩妥起見,先擬肝郁脾虛化火為治,用丹梔逍遙丸以投石問路。

初診後,筆者對於投石之筆惴惴不安,於是廣泛尋求該證之治法,幸在《張氏醫通·潮熱》條下見載有「若胃氣消乏,精神憔悴,飲食減少,日漸尪羸,病雖暫去,而五心常有餘熱,此屬虛證,宜逍遙散、小柴胡等加減」之語,始覺稍有寬慰,所幸初診之方虛實既明,丹梔逍遙丸雖不甚切合病機,但雖不中,亦不遠矣。及筆者閱及《傷寒論》104條時,見其言:「傷寒十三日,不解,胸脅滿而嘔,日哺所發潮熱,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證,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醫以丸藥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熱者,實也。先宜服小柴胡湯以解外,後以柴胡加芒硝湯主之。」始才恍然開悟,本證實為少陽樞機不利,陽明燥實微結。表面上看雙頰日晡紅熱雖與日晡潮熱表現不同,然其病機則相同,屬於異病同治的範疇。

初診時,筆者過於墨守,未得進一步窺其病機而只得開出平和之方,實醫生之大忌也。由此可見,在中醫治療當中,必須瞭解證候背後的病機、經方所適合的病機,對應才能準確無誤。因此,方、證、病機對應,才能夠更理性地運用經方,更全面地拓展經方的運用範疇。至於小柴胡湯加大黃、厚樸者實為引陽明之熱下行。二診之方,病機與方藥相當,始收桴鼓相應之效,其效之信,誠如古人所言,如風來吹雲,明乎若見蒼天,豁然而暢。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