蕁麻疹,中醫稱之為「癮疹」、「風疹塊」。引起本病的原因較為複雜。中醫認為多因稟性不耐,對某種物質過於敏感所致。本病發作突然,皮損為大小不等、形態各異的風團,邊界清楚,顏色猩紅或蒼白。皮損時起時消,瘙癢劇烈,發無定處。部分病人腹痛、腹瀉,或有發熱、關節疼痛等症狀,嚴重者呼吸困難、喉頭水腫,甚至引起窒息。皮損經過3個月以上不愈,或反覆發作者為慢性蕁麻疹。筆者幾年來對蕁麻疹患者分為5種證型予以論治,均獲良好療效。
風寒型
風團淡紅或蒼白,頭面、手足較嚴重遇風、寒後皮損加重,冬重夏輕,溫暖則緩。舌體胖淡,苔白,脈浮緊或遲緩。處方:秦艽15克,生薑皮、白鮮皮、荊芥、防風、麻黃、白芍、生甘草、浮萍各10克。
風熱型
風團色紅、灼熱,發病急,遇熱加重,伴發熱、咽痛。舌紅,苔薄黃,脈浮數。處方:金銀花20各,白蒺藜15克,黃芩、桑葉、防風、山梔、牛蒡子、生甘草各10克,蟬脫6克。
血熱型
先感皮膚灼熱刺癢,瘙後即隨手起風團或條痕隆起,越抓越起,以夜間為重,發作時心煩不寧,口乾思飲。舌紅,苔薄黃,脈弦數。處方:生石膏30克,白茅根、紫草、胡麻仁、生地、當歸各15克,生甘草、知母、荊芥、防風、苦參各10克,蟬脫6克。
脾虛型
風團迭發不愈,四肢不溫、形寒怕冷,脘悶納呆,腹痛便洩。舌淡,苔白,脈沉細緩。處方:焦白朮、黨參各15克,桂枝、乾薑、炙甘草、炒白芍、烏梅、防風、茯苓各10克,熟附片6克(先煎30分鐘)。
血虛型
風團反覆發作,遷延不煎,多發於午後或夜間,有的疲勞後加重。舌紅、少津,舌質談,脈沉細。處方:何首烏、黃芪、生地、刺蒺藜、荊芥穗各15克,當歸、白芍、川芎、生甘草、防風各10克。
以上五則處方均為內服,每日1劑,水煎3次合併藥液,分早、中、晚服用。患者需忌食魚蝦、雞蛋及辛辣、海鮮食物,不要接觸貓、狗等動物以及油漆等含甲醛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