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清風相思,麗日百草也多情。」當這樣一句歌詞,用浪漫手法將康美藥業(600518)描繪在電視廣告中時,中藥企業在新時期的競爭策略不禁讓人側目。
百草如何多情?在泛消費轉型中有生動體現。衛生部日前表示,健康人群按照食用量食用人工種植人參是安全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和《新資源食品管理辦法》,批准人參(人工種植)為新資源食品,每天食用量不大於3克。消息剛一出台,刺激紫鑫藥業、益盛藥業
業內人士稱,隨著社會消費水平的升級,中藥新資源食品有望迎來新的發展空間。目前,中藥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中最具傳統色彩的部分,不但被看好向現代中藥發展的潛力,還出現了跨品種轉型、向大健康轉型的趨勢,而以「藥食同源」為主打牌的中藥新資源食品,將成為中藥產業走向新興的又一利器。
藥食兩用壯大需求
我國法規中既是藥品又是食品的物品有80多種,可用於保健食品的中藥材有100多種。我國是世界最大的人參出產國,20世紀90年代前,部分人參製品被允許作為食品在市場上銷售,不過2002年後,人參被列入《可用於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單》中,局限於保健品食用範圍。此次人參獲批為新資源食品,消費和需求有望增大。
A股上市公司中,紫鑫藥業、益盛藥業、康美藥業擁有人參資源優勢,然而在僅可入藥的情況下,人參價格受供需關係影響而不穩定,帶來的收益也不穩定。隨著人參價格波動,2012年中期,紫鑫藥業人參產品實現營業收入1.12億元,同比下降53.69%,實現淨利潤 5615.98萬元,同比下降49.61%。而益盛藥業的清開靈注射液、生脈注射液受到紅參等主要原材料價格上漲影響,毛利率均出現下降。
一位券商醫藥行業研究員表示,我國是傳統人參消費國,但年消費量僅有2000多噸,出口價格約為韓國的1/10,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國人參僅作為藥品使用,而韓國從中國東北地區收購人參後,將其加工成為高端消費品,高價銷回中國。
據介紹,吉林長白山區是最大的人參產區,產量佔到世界的70%,但國內龍頭加工企業較少,缺乏強勢品牌,個體參戶占比近半,且毀林載參的方式破壞生態環境,抑制了產業的壯大和良性發展。
培育人參產業龍頭企業,成為吉林省的工作重點之一。早在2011年,吉林省便試點人參藥食兩用。吉林省振興人參產業的意見提出,將通過建設標準化生產基地,扶持龍頭企業發展,計劃到2012年參業產值實現200億元,2015年實現400億元,2020年實現1000億元。紫鑫藥業、益盛藥業等企業受到重點扶持。
在日前召開的第八屆中國吉林·東北亞投資貿易博覽會上,部分人參龍頭企業已抓住先機搶佔「藥食兩用」市場,紫鑫藥業推出的人參食品達數十種之多,包括人參茶系列、人參酒系列、人參糖系列等。
據瞭解,人參果蔬酵素是紫鑫藥業第一款「藥食同源」產品,以人參、蔬菜、水果為原料製成;公司同時生產的人參枸杞蘋果汁也讓市場人士耳目一新。目前,紫鑫藥業在研的人參食品有160多種,人參餅乾、人參酒和人參茶等得到消費者認可。吉林省人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人士表示,允許人參進入食品,是人參界和參農多年來期盼的,將極大促進中國人參業的國際競爭力,促進吉林人參產業的振興。
而「藥食同源」給中藥企業帶來的產品延伸機會,並不僅局限在人參身上。
衛生部在2002年2月發佈可用於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單,把人參、人參葉、人參果包括在內,使其無法進入普通食品領域。此外,三七、丹參、五味子、西洋參、生何首烏、蘆薈、益母草等110種物品被列入,使這些原材料的應用範圍受到抑制。
而一旦這些藥材獲准「藥食兩用」,便可極大地刺激市場需求。衛生部數據顯示,我國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物品多達87種,包括丁香、山藥、羅漢果、木瓜、甘草、決明子、茯苓、金銀花、枸杞子、薄荷等。其中,部分藥材生產的飲料或固體食品已經有廣闊市場,如木瓜汁、甘草茶、決明子茶、茯苓糕、茯苓夾餅等,受到市場追捧。
交叉地帶企業火拚
面對「藥食兩用」的市場機會,中藥企業和食品企業均如箭在弦上,在食品、飲料等領域展開了激烈爭奪,而跨國企業也對這塊市場覬覦已久。
觀察此前衛生部批准正式生產的新資源食品可知,許多介於中藥企業和食品企業交叉地帶的食品,需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
僅在可樂領域,就有中國藥材公司及開封中藥廠出品的少林可樂、重慶市飲料廠及四川省中藥研究所出品的天府可樂、上海中藥製藥三廠出品的上海可樂、張家口市長城製藥廠出品的長城可樂、杭州利民製藥廠的中國可樂,以及青海省體育科學研究所及中醫藥研究所出品的天力飲料等,這些產品既需要同中藥企業比較優勢,又需要搶食飲料企業的市場份額。值得注意的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部分產品最終敗陣。
而上市中藥企業中的康恩貝、龍力生物等,也分別擁有陽光營養液、低聚木糖等新資源食品。一些實力雄厚的醫藥研究機構開始將中藥新資源食品的研發推向高端和縱深。如北京泛華醫藥新技術研究所獲批生產冬蟲夏草多糖營養液、石藥集團獲批生產活力素營養液等,均具有較強的研發實力或市場推廣能力。藥企與食品企業的聯盟也浮出水面,蘭州科林生物製品廠與北京四博連綠色食品公司合作開發了補王蟲草精,並借助多種途徑進行推銷。
中草藥飲料往往被認為最能體現「藥食同源」的理念,其中發展最成熟的王老吉涼茶,是人盡皆知的中藥飲品龍頭,並戰勝可口可樂在國內市場的神話,引來眾多效仿者。
華創證券研究表示,中國飲料行業是改革開放以來發展起來的新興行業,是消費品中的發展熱點和新增長點,功能飲料的開發會更加凸顯飲料市場的未來潛力,以涼茶為急先鋒的中藥飲料市場將更加繁榮,中草藥題材飲料市場規模增速將高於整體,2013年銷售額有望突破500億元。
不斷擴大的市場空間讓中藥企業垂涎。目前在涼茶領域,有廣州藥業的王老吉涼茶、達利集團的和其正涼茶、廣州健生堂涼茶、廣州黃振龍涼茶及香雪製藥的涼茶等。部分中藥企業和食品企業還借助新資源食品概念聯手擴充飲料的覆蓋範圍,如常州市利佳保健品廠與上海冶煉廠半導體材料分廠聯合研發的健康鍺飲液,上海寶安生物技術公司和浙江省臨平啤酒廠聯合研發的活力王SOD啤酒,給市場帶來一絲新意。
據北京生物技術和新醫藥產業促進中心副主任李瓊此前介紹,中藥企業的高成長兼長週期的產品正不斷湧現,目前中國老齡人口超過1.8億,中藥保健品市場規模正迅速擴展,產業環境也日益完善。在過去10年間,美國健康產業的消費增長由2000億美元激增到目前的1萬億美元規模。可以預見,隨著我國國民健康意識和保健消費力的不斷增長,以中藥飲料為代表的中藥衍生品的發展將加快。
轉型背後競爭加深
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人士表示,中藥企業轉型快速消費品生產,既有傳統的品牌優勢,也受到營銷模式的制約。據介紹,中藥企業研發能力強、固有品牌市場信譽高,容易轉化為企業的競爭優勢,但快速消費品的營銷和競爭與藥品銷售有較大差異,傳統中藥企業若突然切入,未必能獲得快速成長。
紫鑫藥業對此有著深刻的感觸。公司2012年中報表示,隨著公司人參食品新品種不斷推出,產品種類的增加和整體產能的擴張將給公司的銷售能力帶來新的挑戰,部分產品在市場投放方式、銷售渠道、銷售模式上與公司現有的中成藥存在一定的區別,銷售額能否同步增長面臨著營銷投入和網絡建設的制約。公司如果不能在產品品質、資金投入、銷售策略等方面取得競爭優勢,將影響到公司的營業收入和整體業績。
反觀過去20多年間中藥衍生品行業的變遷可以發現,食品企業或日用化學品企業往往能憑借精準的市場判斷,在中藥企業之前搶得先機。早在1983年,中華中藥牙膏便問世,當年銷售額達到1200萬元人民幣,而直到2005年,雲南白藥牙膏才開始拓展中藥牙膏市場,與此同時,田七、納愛斯、立白等也以「中草藥」概念崛起,在中藥日化品領域打得不可開交。2005年時,尼爾森公司調查發現,中藥題材牙膏的市場佔有率達到50%。
業內人士認為,中藥企業自身所處市場環境較為封閉,藥品價格聽從政策調控、藥品招標受到政策管制、藥品廣告受到政策禁入,由於與其他市場環境存有差異,在突然切入快速消費品市場時,中藥企業轉型往往短期內不盡如人意。
此外,對產品中藥概念的市場定位需要企業做出準確判斷。華創證券研究所數據顯示,具有健齒作用的中草藥達22種,而中藥牙膏所主推的成分不盡相同。在飲料和食品領域的情況亦然,具有免疫調節作用的保健食品成分有靈芝、西洋參、人參、螺旋藻、香菇多糖等,具有改善睡眠作用的保健食品成分有刺五加、五味子、褪黑素、天麻、白芍等,不一而足。
大型藥企如同仁堂、太極集團、華潤雙鶴、江中藥業等的保健食品正不斷搶灘零售終端。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受藥品降價等因素影響,許多藥店開始擴大保健食品經營,隨著居民消費方式轉變和預防觀念的增強,金銀花、胖大海、決明子等中藥材也開始搶佔茶葉市場的份額,一場白熱化的競爭似乎正在醞釀。
而惠氏、奈氏力斯、安利、仙妮蕾德、雅芳等400多家外資企業也不斷加強在中國保健食品市場的存在,安利中國2010年在中國的銷售額達到210億元,其中保健食品占比達到60%。李瓊介紹,這400多家外資企業以7%的品種收穫了國內市場約40% 的市場份額,使國內中藥衍生品企業面臨更加艱巨的競爭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