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周炎的中醫治療

肛周炎是大汗腺的化膿性細菌感染性疾病,常發生於中青年,其特點是結節潰瘍,甚則形成瘺管。此病為大汗腺閉塞,繼發細菌感染。多半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有時可因鏈球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感染所致。與出汗過多、衛生狀況差、磨擦、搔抓、外傷有關。初起形成皮下結節,化膿破潰後形成局部潰瘍,最終疤痕癒合。初起單個或數個豌豆大皮下結節,局部呈半球狀隆起,可增大至胡桃大,紅腫疼痛,全身症狀輕微,經數周或數月結節軟化,深部化膿,破潰後形成潰瘍。也有纏綿日久呈慢性過程,或形成廣泛瘺道。

臨床表現

第一、易致貧血:正常人的血色素為:男性 120-160 克 / 升;女性 110-150 克 / 升;小孩 130-150 克 / 升。男性血色素小於 120 克 / 升;女性血色素小於 110 克 / 升,即為貧血。以便血為主要症狀的痔瘺患者,往往出現貧血如果得不到及時的治療,隨著患者失血量增加會出現面色蒼白、乏力、頭昏、虛弱、記憶力下降甚至眼花、耳鳴、久坐久蹲後突然站起,可導致虛脫或暈厥。嚴重時食慾下降,腹脹下腹浮腫。

第二、易致皮膚濕疹:由於痔塊脫出及擴約肌鬆弛粘液流出肛門外刺激周圍皮膚,易導致騷癢及皮膚濕疹。

第三、易致肛門功能失常:由於肛門感染,肛門梳硬結、肛竇炎、肛裂、肛瘺、肛門膿腫、痔瘡等,反覆發作,經久不治,一方面導致肛門攣縮,排便困難;另一方面侵犯括約肌,易致敗血症、毒血症、膿毒血症、肛門膿腫、肛門感染,一但肛裂、痔瘡等出血,細菌、毒素、膿栓就易侵入血液引發敗血症,毒血症、膿毒血症。

第四、易致植物神經紊亂,可引起神經衰弱症狀,因肛門部神經與股後皮神經和坐骨神經聯繫密切,因此肛門疾患,可引起腰部,骶骨,股後部痢疼痛,還可引起泌尿生殖系統反射性功能紊亂。

第五、易引發婦科疾病:由於肛門和陰道接近,痔瘡出血或發炎往往會導致細菌大量繁殖,直入陰道,引發婦科炎症。

第六、易誘發直腸癌:痔瘡若得不到及時治療,病情不斷加重,使病區域的細胞基因發生變化導致直腸癌的產生。

第七、易導致性功能下降:痔瘺患者往往性興奮敏感下降,加之疼痛頭暈等不適刺激造成性慾下降,從而出現陽痿、早洩遺精等。

發病病因

肛周炎是大汗腺的化膿性細菌感染性疾病,常發生於中青年,其特點是結節潰瘍,甚則形成瘺管。中醫稱之為「肛門癰」。

1、紅黴素或四環素類。

2、強的松或強的松龍。

3、肛周爽護理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效果明顯。

4、有瘺管者需手術治療

有個民間的小驗方:取豬苦膽一個剪破流出膽汁,再加入紅糖3克、冰片2克,放入鐵鍋內,用火爐文火熬至如膏狀。用時剪消毒紗布,重疊三層,塗上膏藥,敷肛門,外用膠布固定,大便時取出,每日換藥二次,三天左右可治癒

引起肛門癢的可能原因:

1、心理因素

有壓力或焦慮時、懷疑自身恐患有肛門腫瘤時(即疑病症)。

2、全身繫統性疾病或皮膚病

濕疹、糖尿病、念珠菌感染、蟯蟲感染、股癬、干癬、腹瀉造成之脫皮、抗生素之使用。

3、局部肛門直腸病變

痔瘡、肛裂、長疣。

4、過份注重肛門局部衛生

5、接觸性皮膚炎

衛生用品(肥皂、痱子粉)、衣物引起之接觸性皮膚炎。

6、過度流汗

肛門癢之治療一般原則

停止搔抓。

入浴時避免使用過熱之水、避免過度之淋浴或擦洗。

浴後盡量擦乾身體,但避免用力擦拭,必要時則可使用吹風機予以吹乾。多吃蔬果保持排便順暢。避免辛辣刺激之食物(咖啡、酒、蜜餞)。

排便後使用柔軟之衛生紙予以輕輕擦拭。避免使用有刺激性之香皂及痱子粉。穿著寬鬆之衣物。避免局部塗抹藥膏除非有醫師處方。局部治療

治療引起肛門癢之病因。

避免局部麻醉劑或消毒劑(如優碘)。使用水性乳液取代肥皂。可局部使用類固醇乳膏。

肛周炎-預防

有些新生兒出生後一周左右,在肛門周圍甚至臀部和大腿內側會漸漸發出一塊暗紅色的斑片,斑片的邊緣稍微隆,表面經常伴有輕度脫皮,這就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黴菌性肛周炎。

白色念珠菌中的一種,它不僅存在於我們周圍的環境,而且在人的身上同樣常常可以發現它的蹤跡。大約有1/5孕婦的陰道中有白色念珠菌,當孩子通過產道時便有可能會受到感染。此外,在不潔的奶瓶中,這種黴菌特別容易生長,因此這也是一條重要的傳染途徑。

受感染的孩子往往一開始表現為「鵝口瘡」,這時在舌、齒齦和頰粘膜上出現一片片邊緣清楚、易碎的白色乳酪樣斑塊。念珠菌經過胃腸道達到肛門後,便可引起黴菌性肛周炎。

得了黴菌性肛周炎後,千萬不能用含有腎上腺皮質激素的油膏(如地塞米松霜、4輕鬆等),否則如同火上加油,使皮膚損害迅速擴大,而應改用克霉唑油膏,並吃一些制黴菌素和復合維生素B藥片。凡是孩子用過的奶瓶,洗淨後都要煮過,橡皮奶頭要洗淨再用開水燙,然後放在太陽下曝曬,孩子的腳布要與大人分開,只有這樣才能徹底治好「黴菌性肛周炎」。

新生兒肛門周圍雖在新生兒期是一種較常見的疾病,但往往由於臨床症狀不嚴重,易被忽視或處理不當形成肛瘺。

發病開始,患兒表現為大便時哭鬧,在肛門處可摸到有花生米大之硬塊,紅腫、中心發軟,數日可破潰並流出少量膿液,只有少數患兒可自愈,而大部分患兒可留有小疤痕,偶爾流出少量分泌物,炎症經常反覆發作,就造成肛瘺。

此病關鍵在於預防,不給新生兒用質地粗硬的尿布擦肛門及周圍的皮膚,要用溫水沖洗肛門,並以軟布輕輕沾干。腹瀉或已有臀紅時,要於每次排便後用肥皂水和溫水沖洗肛門,保持其清潔乾燥。如已發現肛門周圍膿腫,應及早切開排膿,切開後要定時排便,每次排便後用溫水或1:2000夫喃西林液清洗。

內痔早期 ,最主要也是惟一的症狀就是無痛性便血。特點是間斷性便血 ,色鮮紅 ,或附於大便表面 ,或手紙染血 ,也可呈點滴狀或噴射狀出血 ,若長期便血可引起貧血 ;內痔進一步發展 ,排便時會有痔核脫出 ,輕者便後自行還納回肛門 ,重者需用手上推還納。當內痔脫出沒有及時還納時 ,會出現嵌頓水腫、血栓形成、潰瘍或感染 ,將有劇烈疼痛。外痔一般無任何症狀 ,偶有肛門墜脹不適 ,但當出現血栓、水腫時則會疼痛。混合痔則具備內痔、外痔的共同特點。此外 ,肛門異物感、污染內褲、局部瘙癢也是比較常見的症狀。

中醫治療

血熱腸燥型 ,口渴喜飲 ,唇燥咽干 ,大便秘結 ,小便短赤 ,便血較多 ,滴下或噴射而出 ,色鮮紅 ,或挾瘀塊 ,肛門焮紅灼熱腫痛 ,舌紅苔黃 ,脈弦數。屬大腸實熱 。

治宜清熱潤燥 ,熱清則血止 ,燥潤則便通 ,可稍加止血、祛風之品。

方藥:涼血地黃湯:槐花20克,地榆 20克,黃連 12克,連翹20克,菊花15克,公英20克,訶子肉 15克,木香 12克,烏梅 15克,黃柏 10克,赤芍 12克,生地炭 20克,茜草炭 20克,丹皮 15克,甘草 6克,水煎服。可配合槐角丸、熱炎寧、麝香痔瘡膏應用。

瘀滯型

症見痔核初發,粘膜淤血,肛門瘙癢不適,伴有異物感,或輕微便血,瘀阻作痛,舌暗,脈弦澀。

治宜:活血祛瘀。

方藥:活血逐瘀湯:當歸12克,川芎12克,赤芍15克,桃仁12克,紅花12克,丹參30克,澤蘭12克,甘松12克,地龍12克,土元10克,全蠍10克,生地20克,乳香12克,沒藥12克,三七3克,牡蠣20克,地榆20克,甘草6克,水煎服。活血膠囊、消痔丸口服。

濕熱型

症見肛門墜脹灼痛,便血,大便干結,小便短赤,口乾苦,舌邊尖紅,苔黃厚膩,脈弦數。

治宜:清熱化濕,涼血止血。

方藥:清熱化濕湯:公英30克,地丁30克,敗醬20克,虎杖20克,雙花20克,連翹30克,菊花15克,地榆20克,槐角15克,生地20克,元參20克,黃柏12克,黃連10克,大黃6克,澤瀉12克,豬苓12克,滑石20克,蒼朮12克,薏苡仁20克,甘草6克,水煎服。雪膽片、祛濕丸口服。

血虛型

便血日久,眩暈耳鳴,心悸乏力,面色蒼白,舌淡苔白,脈沉細。

治宜:補血止血。

方藥:補血湯:當歸10克,芍葯20克,川芎10克,熟地20克,丹參15克,黃芪30克,黨參20克,白朮12克,茯苓12克,山藥30克,靈芝12克,籐梨根20克,絞股藍15克,血余炭12克,茜草炭12克,三七3克,水煎服。參茯丸、鹿胎膏口服。(曹元成)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