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中醫藥戒煙

自明代萬曆年間,煙草從菲律賓傳入中國,有淡巴菰、相思草、金絲醺等諸多稱謂。當時著名醫家張景岳將其收入《景岳全書·本草正要》,言其有「避瘴氣,逐寒毒」的作用。到了清代,煙草已逐漸演變成一種「公卿士大夫逮輿隸婦女,無不嗜煙草」的吸食行為。這引起醫藥學家和有識之士的關注,並萌生了最早的戒煙意識。清初醫藥學家張璐在《本經逢原》中說:「毒草之氣,熏灼臟腑,遊行經絡,能無壯火散氣之慮?」另一位醫家吳儀洛在《本草從新》中將煙草歸為毒藥類,發出「衛生者宜遠之」的告誡。

清代文學家李伯元在《南亭筆記·卷五》中載有乾隆皇帝戒煙的史料:「北京達官嗜淡巴菰者十而八九,乾隆嗜此尤酷,至於寢饋不離。後無故患咳,太醫曰:『是病在肺,遘厲者淡巴菰也』。詔內侍不復進,未幾病良已。」乾隆皇帝嗜食煙草患咳嗽,聽從御醫的勸阻戒煙後,肺咳之疾果然痊癒,留下宮廷戒煙的一個驗案。

明、清醫藥學家也觀察到了煙草對人體的毒副作用。如《滇南本草》中記載,煙草「令人煩亂,不省人事……」《本草匯言》記載「偶有食之,其氣閉,悶昏如死,則非善物可知矣」。中醫張景岳曾說:「煙能散邪,亦必耗氣」,得出「煙也損人」。清代醫家趙學敏在《本草綱目拾遺》中,指出煙草「耗肺損血,世人多陰受其禍而不覺」,並列出煙草損害人體臟腑的六種病證。他舉例說,友人張壽莊每日晨起咳吐濃痰,藥石治療無效。後來不食煙,竟然「晨不咳,終日亦無痰唾,精神頓健,飲食倍增」。這是出自醫家記載的第一例戒煙的醫案。

在中國的控煙史上,明末的崇禎皇帝和清初的康熙皇帝都曾下旨禁煙,只可惜令行而禁不止,兩次行政干預都沒有奏效。趙學敏書中的張壽莊和李伯元筆下乾隆帝戒煙的記載,足以說明吸食煙草導致疾病後戒煙意識的萌生,是中國控煙史上最早的個案。

現今,中國政府已向世界衛生組織承諾履行《煙草控制框架公約》,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總後勤部衛生部、武警部隊後勤部已於日前聯合印發了《關於2011年起全國醫療衛生系統全面禁煙的決定》,提出到2010年,軍地所有衛生行政部門和至少50%的醫療衛生機構要建成無煙單位,確保2011年實現衛生行政部門和醫療衛生機構全面禁煙的目標。

中醫藥在控煙方面到底能做些什麼呢?一些有識之士已通過臨床實踐,總結歸納出了許多戒煙良方,諸如戒煙湯、戒煙糖、戒煙茶、戒煙酒等等。如何推廣應用這些中醫藥產品,有待於我們中醫藥工作者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充分發揮中醫藥的特色和優勢,為我國控煙工作做出積極貢獻。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