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季節游要防範溫差病

反季節旅遊並非人人都適宜,短時間內輾轉於氣候差異過大的環境中,錢先生這樣的「溫差病」並不少見。常在旅途或旅行歸來後發生,表現為呼吸道、胃腸道病症如感冒、腹瀉、便秘等,甚至心腦血管疾病。

  擾亂陰陽平衡可致病

《內經》有「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的論述,意思是人體在正常情況下,處於「陰平陽秘」的狀態,機體陰陽協調,內外環境平衡。一旦陰陽失調,人體即發生各種疾病。環境溫度影響氣血運行,兩地溫度差異過大更易使氣血運行異常,擾亂自身陰陽平衡,使臟腑功能受損,從而導致一系列病症。

環境溫度的巨大變化能直接損害心腦血管。當溫度低時,人體血管收縮,這也是冬季血壓偏高的原因。若此時到南方旅遊,血管因溫度升高而舒張,血壓隨之下降。等到返回寒冷的北方,突然進入低溫環境,血管急劇收縮,加上旅途勞頓、休息不好,機體免疫力下降,易使血壓升高,引發心腦血管疾病。中醫學認為,氣血是陰陽的主要物質基礎,氣血紊亂是形成心腦病症的根本原因。環境溫度的忽高忽低猶如「過山車」,易引起氣機逆亂,陰陽失調,阻滯全身氣機;若瘀血隨經脈流入於腦,與精髓錯雜,可使清竅受蒙,靈機呆鈍,則往往表現為頭痛、頭暈、半身不遂、癡呆神昏、癲狂等情況。

  地域差異增加病變

除了環境溫度外,地域差異也參與了人體生理病理的改變,如地理環境、生活飲食習慣等。南方濕熱,人皆腠理稀疏,北方干寒,人皆腠理緻密。從南方遊玩歸來時,人的腠理稀疏,不能立即適應北方寒冷並做出相應調節,因而易受寒出現頭痛、咳嗽、發熱、流涕等症。異地飲食習慣不同,胃腸不能馬上適應,則易使胃腸功能紊亂,產生嘔吐、腹瀉、便秘等症。而且,當地一些植物或食物可能使人產生皮疹、哮喘等過敏反應。

中醫認為,疾病的發生是正邪相爭的結果。遊玩後,因身體疲勞及水土不服,正氣虧虛。再遭遇環境溫度的巨大變化,人體即被邪氣襲擾;正邪相爭,正氣不足無法抵禦邪氣故而發病。體質是正氣盛衰的體現,不同體質精氣陰陽盛衰有別。老年人髒氣已虧,精血不足,抗病力下降,更易感外邪而病倒,且多遷延難愈。反季節出遊,這部分人群應更謹慎出行。如果不耐嚴寒,想去溫暖地方過冬,最好等到天氣轉暖時再回來。這樣就會避免因溫差過大而增大發病的幾率。

  三種方法強體質固正氣

「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突出了預防的重要性。「不治已病,治未病」。養生可增強體質,鞏固正氣,預防疾病發生。如下幾種養生方法。

順應自然:強身健體 《靈樞·邪客》說,「人與天地相應」。意即遵循四時變化規律,順應自然衣著飲食調配,起居有常。還應注重「形神合一」,加強身體鍛煉(如太極拳、易筋經、八段錦等),促進氣血流暢,使人體肌肉筋骨強健,臟腑機能旺盛。動靜合一,可增強自身調攝能力,預防疾病。

藥食同調:補腎益精 古人認為,腎乃先天之本,腎精充足則正氣足。要講究飲食宜忌,不過饑過飽,同時須克服飲食偏嗜,體質偏熱者宜食寒涼而忌溫熱之品,體質偏寒則反之。平時可服用人參、枸杞子、黃芪、何首烏、桑葚、蓮子等增強體質保健強身的藥物。冬季宜用補腎益精藥物如杜仲、蛤蚧、冬蟲夏草、鹿茸泡酒飲用。如此藥食同調,可扶助正氣,平衡體內陰陽。

推拿保健 針灸防病:通過各種推拿手法作用於體表特定部位,可起到舒經活血、緩解疲勞的功效;而針灸能刺激經絡系統的感應傳導及調節身體機能,使人身氣血陰陽得到調整而恢復平衡,由此保健防病。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