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痰化飲 宣肺健脾治慢性支氣管炎醫案

慢性支氣管炎是由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的器官、支氣管黏膜及其周圍組織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症。臨床以長期反覆咳嗽、咯痰或伴有喘息為主要特徵。其病理特點是支氣管腺體增生、黏液分泌增多。疾病進一步發展可並發阻塞性肺氣腫,甚至引起肺動脈高壓和肺源性心臟病,有關研究表明,我國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的90%左右繼發於慢性支氣管炎。環境污染、吸煙、感染、寒冷氣候等均可引發本病。本病為一種常見的多發病,尤以中老年患者居多,據統計,50歲以上患病率高達15%或更多。本病屬於中醫學「咳嗽」、「痰飲」等範疇。

辨治方藥

從本病的發生、症候來分析,其病機主要表現為「本虛標實」。標實者,主要是痰濕阻肺,宣降失據;本虛者,主要是脾、腎虧虛,水飲不化,而致痰飲內生,即所謂「肺為儲痰之器,脾為生痰之源」。因此,宣肺化痰、健脾益腎等治法,即為辨證論治慢性支氣管炎所常用。筆者臨床辨治本病多分如下3型進行:

痰濁阻肺

咳喘以晨起為甚,痰涎壅盛,咽喉不利,舌淡苔白或淡黃而膩,脈弦滑。治宜宣肺降氣,化痰止咳,予三拗湯合三子養親湯加味:

麻黃6克~10克,杏仁、炒蘇子、炒白芥子、炒萊菔子、紫菀各12克,桔梗、炙甘草各6克。

臨床辨證加減:熱象明顯者、咳吐黃痰者,去白芥子,選加石膏、黃芩、蒲公英、魚腥草等;喘息劇者,去桔梗,選加桑白皮、白果、地龍、白殭蠶;胸痛明顯者,選加瓜蔞皮、葶藶子;見有舌干苔少等氣陰虧虛證者,去白芥子、萊菔子等,加麥冬、太子參、五味子等。此型患者,若見咳吐痰涎清稀,畏寒肢冷者,則可選用小青龍湯加減。

脾虛痰飲

咳嗽日久,痰多清稀,背冷肢涼,納差乏力,舌質淡,苔白滑,脈弦滑或濡細。治宜健脾益氣,溫化痰飲,予苓桂術甘湯合二陳湯加味:

茯苓30克,白朮、厚樸各12克,桂枝、法半夏、陳皮、杏仁、黨參各10克,炙甘草6克。方中用白朮、黨參、甘草,健脾益氣;茯苓、桂枝,通陽化飲;半夏、陳皮、厚樸,祛痰燥濕,降氣運脾;杏仁止咳平喘。

臨床辨證加減:若咳吐痰涎清稀,畏寒背冷明顯者,加乾薑、細辛、五味子;體虛喜汗,易感冒者,選加黃芪、防風、白芍等。

肺腎虧虛

咳逆痰多,夜間尤甚,痰帶鹹味,腰酸畏寒,舌質淡紫,苔白滑或厚,脈弦滑尺大或尺微。治宜滋腎溫陽,化痰止咳,予金水六君煎加味:

熟地15克~25克,當歸、紫菀各12克,茯苓15克,法半夏、陳皮、生薑各10克,五味子、炙甘草各6克。《景岳全書》之金水六君煎即二陳湯加熟地、當歸。二陳湯化痰濁以止痰咳,加熟地、當歸補陰養血,以滋肺腎之不足,方中熟地配半夏,可以達到滋陰養血而無助痰濕之弊,燥濕化痰又無傷陰津之嫌的效果。本方再加紫菀、五味子,可加強肅肺斂腎,止咳定喘之功效。

臨床辨證加減:咳喘甚者,加麻黃、杏仁、炒蘇子;痰質干黃,不易咯出者,去五味子、生薑,選加川貝母、瓜蔞皮、海浮石(先下)等;腎陽虧虛者,加淫羊藿、露蜂房。

驗案

張某,男,62歲,2008年6月21日初診。2年前因感受風寒引發咳嗽,遷延至今,經中西醫長期治療,療效欠佳,仍咳嗽不斷,經數度照胸片提示為慢性支氣管炎、輕度肺氣腫。近因勞累汗出當風而加劇,一周來幾乎終日咳嗽不止,咽癢不爽,咯黃綠色痰,伴氣逆而喘,口渴,惡風,納差,面目輕度浮腫,兩肺呼吸音粗,舌質偏紅苔淡黃而膩,脈弦滑。辨屬痰熱壅肺,肺失宣降。宜宣肺降氣,清熱化痰,予三拗湯合三子養親湯加減:麻黃、甘草各6克,杏仁、蘇子、萊菔子、紫菀、桔梗、白殭蠶各10克,黃芩、桑白皮各15克,蒲公英30克,7劑。

6月28日複診,咳喘基本消除。再以三拗湯合六君子湯為主方,健脾宣肺,標本兼治,隨證選加的藥物有桑白皮、麥冬、蘇子、蒲公英、五味子等,先後共服21劑,諸證痊癒。

預防與調護

1.戒煙限酒。

2.氣候驟變時及寒冷季節注意避免感冒。

3.堅持適宜適度的體育鍛煉,科學安排飲食起居,增強體質。

4.改善環境衛生,加強勞動保護,避免粉塵和刺激性氣體對呼吸道的危害。

5.積極防治上呼吸道感染,並可在醫師的指導下採用「冬病夏治」的方法治療。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