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化療後引起的骨髓抑制主要表現在白細胞數量減少。臨床上多表現為神疲乏力,頭暈失眠,腰膝酸軟,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脈細弱無力等症狀,屬中醫「虛癆」範疇。筆者用艾灸療法治療此類病證,取得好的療效。
案1
患者張某,女,39歲。於2008年2月15日前來就診。患者1年前因胃癌(低分化腺癌)做了胃全切手術,但還有殘留,因此接受化療,化療後白細胞數極低,使用升高白細胞數藥物後將白細胞數升至一定水平,但隨著化療的進行,白細胞數又開始下降。患者前來就診時面部及所有裸露的部位黧黑,說話語調低微,行動緩慢,神疲乏力,形體消瘦,納差。取穴:大椎、胃俞、中脘、關元、足三里。用小艾柱直接灸法,每次每穴灸7~9壯。
自接受艾灸治療後僅幾天,白細胞就由就診時的2×109/升上升到3×109/升,於是開始下一療程的化療,化療期間仍堅持艾灸,化療結束後第二天查血,白細胞為4.3×109/升。患者仍堅持每天艾灸,精神狀態良好,吃飯較前大有改善,白細胞上升到5×109/升以上,且一直維持在這個水平上。2008年9重返工作崗位,至今身體狀況很好。
案2
患者戴某,女,52歲。2006年底做頜下腺癌手術,2007年底發現舌下腺癌需再次手術。手術前來我處接受艾灸治療。患者就診時情緒悲觀。脖子下邊疼痛,左側肩胛部位亦疼痛難忍,夜間更甚,嚴重影響睡眠及生活質量,神疲乏力,乾咳。取穴:大椎、肺俞、膈俞、關元、足三里、絕骨。
再次手術後,即開始接受化療。化療前查血常規,白細胞在4.5×109/升左右,因術前已接受艾灸治療,儘管化療了幾個療程,白細胞始終沒有低於4×109/升,患者精神狀態始終良好,飲食起居也較正常。開始灸療時,一個月內每天艾灸治療兩次,用小艾柱直接灸,每次每穴灸7~9壯,一個月後改為每天灸療一次,連續治療半年時間。
按:案1所取穴位中,大椎屬督脈經,手足六條陽經皆會於此,督脈上通於腦,有總督諸陽的作用,稱為陽脈之海;關元為一身元氣之所在,屬任脈,為手太陽小腸之募穴,在臍下胞宮之上,為生化之源,當人體上下四旁之中,名為「大中極」,為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處,又為足三陰與任脈之會;足三里為足陽明胃經之合穴,是五腧穴之一,其性屬土經土穴,「合治內腑」,凡六腑有病皆可取之,足三里又為胃經的主要穴位,有理脾胃,調氣血,助消化,補虛弱之功效;中脘又名太倉穴,位於中焦中點,適在胃上,有調胃和中,納谷化濕,降逆止嘔之功效,為對症取穴;胃俞為足太陽膀胱經之腧穴,「脾胃者,倉稟之官,五味出焉」,亦屬對症取穴。數穴合用可達扶助正氣,培元固本,修復虛損之功效。案2所取穴位中,肺俞、膈腧為足太陽膀胱經之腧穴,屬對症取穴。膈俞為血會穴,絕骨為髓會穴,具有促進骨髓造血之作用,數穴合用可起到補益元氣,行氣活血,增強體力,解除疲勞的功效。
據有關資料記載,艾灸療法抗化療後骨髓抑制的作用可能是通過調節腦內阿片肽水平,直接或間接地調控免疫效應細胞,如巨噬細胞分泌細胞因子,對造血細胞的增殖分化進行調節,進而增加外周血白細胞、血小板、淋巴細胞的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