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期艾灸治驗舉隅

一般情況下,女性月經期間,對所患有的一些婦科病症,如盆腔炎、附件炎、子宮內膜炎、宮頸糜爛、不孕症等,能否採用以艾灸為主導的外治法,在臨床上有爭議。一般認為,經期血量大,若此時艾灸,更會加速促進活血化瘀的功能,從而使經血更多,經期延長;筆者認為,經期是否艾灸,還要根據病情,區別對待。對於經期血量少、血瘀、虛寒的人,若此時艾灸,恰好用疏經通絡的功能,由此促使經量加大,排除體內一些瘀阻。

經臨床不斷實踐與探索,筆者體會,艾灸,純陽之性,能透諸經而除百病。經期艾灸,則能走三陰、理氣血、逐寒濕、暖子宮,而所必須把握的是,五行兼顧,調和陰陽,補瀉兼施,和利血脈。現將典型案例介紹如下:

案1

李女士,43歲,服裝銷售。2014年1月19日首診。

患者來診時,上半身熱出汗下半身寒膝蓋以下涼,手指麻,經期腹痛並牽引頭痛,特別嚴重時從鼻翼兩側向上痛,痛不敢觸摸,特別痛苦。提示:來之前,去過北京多家三甲醫院,先後做過CT、核磁多種檢查,並服用過中西藥品,症狀未退已達10年之久。舌淡,苔薄白,脈沉細。

中醫診斷:胃脹,尿頻(氣虛,腎陰虛,肝陽上亢)。

治療方法:單雙日配上不同組穴,單日灸第一組穴位,雙日灸第二組穴位。每次50分鐘,10次1療程。囑之勿食辛辣、油膩、寒涼飲食。

第一組穴位:合谷、膻中、中脘、期門、神闕、關元、中極、血海、衝門、絕骨、三陰交、地機、太沖。

第二組穴位:內關、風池、膈俞、脾俞、腎俞、次髎、足三里、 三陰交、太溪。

治後效果:3日後所有症狀均有好轉,10天後來月經未感腹痛或頭痛。月經期間,繼續施灸,身體輕鬆,頭部清醒,經量正常,未感不適。

二診(2014年1月30日):單日灸第一組穴位,雙日灸第二組穴位。

第一組穴位:膻中、中脘、期門、神闕、關元、氣海、血海、足三里、衝門、地機、太沖。

第二組穴位:內關、風池、膈俞、脾俞、腎俞、次髎、三陰交、太溪。

治後效果:月經正常,無任何不良反應。兩個療程後所有症狀全無,隨訪6個月無復發。

案2

鞏某,女18歲,大學學生。2014年10月19日首診。

患者來診時,頭暈腹痛,面色蒼白,手腳心冰涼潮濕,月經來了20餘天仍沒淨。提示:來之前,長期服用中草藥,導致脾胃虛寒,氣短無力,食慾下降,夜尿增加。

中醫診斷:(月經不調)腎陽虛、脾虛、肝腎陰虛。

治療方法:單雙日配上不同組穴,單日灸第一組穴位,雙日灸第二組穴位。每次50分鐘,10次1療程。囑之勿食辛辣、油膩、寒涼飲食。

第一組穴位:通裡、膻中、中脘、梁門、神闕、關元、氣海、衝門、血海、足三里、復溜、太沖、隱白。

第二組穴位:合谷、內關、百會、大椎、脾俞、腎俞、命門、三陰交、太溪。

治後效果:當日胃感溫暖,痛感全無,一股暖流在全身流動。3天後月經止住,面色見紅潤,手足見暖和。7天後整個身體有力,呼吸通暢。

二診(2014年10月30日):單雙日配上不同組穴,單日灸第一組穴位,雙日灸第二組穴位。每次50分鐘,10次1療程。選穴同首診。

治後效果:後月經準時到來,經量少而紅。經期第二天,色量正常;經期第三天,經量多,色正常;經期第四、五天經量減少,經期第六天停止。此後,整個經期身體未出現任何不適。3個月後隨訪,痛經、量少、延長等症狀再無復發。

按:月經的正常與否被視為女性身體健康的晴雨表。無論哪種症狀表現,量大提前或量小錯後,忽前忽後或忽大忽小,腹痛腰痛或頭疼乳痛,但概括起來,不外乎血熱、寒凝、氣滯、血瘀、氣血虧虛等五種因素互為因果所致。

月經期間乃女性很精妙的生理調整過程,把握這一時間節點,適度引入外力之熱能源,在內生成更多的正能量,則可達到標本兼治。

多年來我們運用升陽、開洩、暢達的中醫灸法理論,形成局部、遠道和特殊組合配穴之術,配上特有的智能罐體,作用於精選穴位,使女性經血收放自如,氣血充盈平衡,月經恢復正常。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