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證指南醫案》卷三 腫脹

(五一)食谷不運。 脹嘔惡。大便不爽。脈弦色黃。此胃陽式微。升降失司使然。法當溫通陽氣。(胃陽虛)

吳萸(八分) 半夏(三錢) 蓽茇(一錢) 淡乾薑(一錢) 生薑汁(五分) 廣皮白(一錢半)

(三八)診脈右大而緩。左如小數促。冬季寒熱身痛。汗出即解。自勞役饑飽嗔怒之後。病勢日加。

面浮足腫。呼吸皆喘。目淚鼻衄。臥著氣沖欲起。食納留中不運。時序交夏。脾胃主候。睹色脈情形。中滿脹病日來矣。蓋此症屬勞倦致損。初病即在脾胃。東垣雲。胃為衛之本。脾乃營之源。臟腑受病。營衛二氣。晝夜循環失度為寒為熱。原非瘧邪半表半里之症。斯時若有明眼。必投建中而愈。經言勞者溫之。損者益之。建中甘溫。令脾胃清陽自立。中原砥定。無事更遷。仲景亦謂男子脈大為勞。則知內經仲景東垣垂訓。真規矩準繩至法。且汗洩積勞。都是陽傷。醫藥辛走劫陽。苦寒敗胃。病患自述飲蔗即中脘不舒。頃之少腹急痛便稀。其胃陽為苦辛大傷明甚。又述咳頻。沖氣必自下上逆。夫衝脈隸於陽明。胃陽傷極。中乏坐鎮之真氣。衝脈動。則諸脈交動。濁陰散漫上布。此臥著欲起矣。愚非遙指其脹。正合內經濁氣在上。

則生 脹。太陰所至為腹脹相符也。昔有見痰休治痰。見血休治血。當以病因傳變推求。故辨論若此。

濃樸 杏仁 人參 茯苓 蜜煨姜 南棗濃樸杏仁。取其能降氣。參苓姜棗。取其創建胃中之清陽。而和營衛也。

(二四)單脹溺少。溫通頗適。當用大針砂丸一錢二分。八服。(脾陽虛)

某 食下 脹。舌黃。當治脾陽。

生白朮(一錢半) 廣皮(一錢) 茯苓(三錢) 濃樸(一錢) 木瓜(五分) 淡附子(七分)

(三九)攻痞變成單脹。脾陽傷極。難治之症。

生白朮 熟附子 茯苓 濃樸 生乾薑

食入腹脹。已五十日。且痛必有形攻動。頭中微痛。夫痞滿屬氣。痛因氣滯。二便既通。其滯未必在乎腸胃。從太陰脾陽傷。以辛溫開洩主之。

桂枝 生白芍 淡乾薑 濃樸

又 照方去白芍加生益智仁茯苓。

(五十)飲酒聚濕。太陰脾陽受傷。單單腹脹。是濁陰之氣錮結不宣通。二便不爽。治以健陽運濕。

生茅術 草果 附子 廣皮 濃樸 茯苓 蓽茇 豬苓

(四三)食下 脹。便溏不爽。肢木不仁。此脾陽困頓。不能默運使然。溫通中陽為主。

白朮(三錢) 附子(一錢) 炮姜(一錢半) 桂枝木(一錢) 茯苓(三錢) 蓽茇(一錢)

(四七)俗語雲。膏粱無厭發癰疽。淡泊不堪生腫脹。今素有脘痛。氣逆嘔吐。漸起腫脹。乃太陰脾臟之陽受傷。不司鼓動營運。陰土宜溫。佐以制木治。

生於術 茯苓 廣皮 椒目 濃樸 益智仁 良姜

(六七)左脈弦。脹滿不運。便洩不爽。當溫通脾陽。

草果仁(一錢) 茯苓皮(三錢) 大腹皮(三錢) 廣皮(一錢半) 青皮(一錢) 濃樸(一錢半) 木豬苓(一錢半) 椒目(五分)

寒熱傷中。腹微滿。舌白。用治中法。

人參 益智 廣皮 茯苓 澤瀉 金斛 木瓜

(五五)久嗽四年。後失血。乃久積勞傷。酒肉不忌。濕郁脾陽為脹。問小溲僅通。大便仍溏。濁陰乘陽。午後夜分尤劇。

生於術 熟附子

(五十)積勞。脾陽傷。食下脹。足腫。

生白朮 茯苓 熟附子 草果仁 濃樸 廣皮

躬耕南畝。曝於烈日。漬於水土。暑濕內蒸為瀉痢。邪去正傷。臨晚跗腫腹滿。乃脾陽已困。

諸氣不司營運。濁陰漸爾竊據。內經病機。諸濕腫滿。皆屬於脾。

生白朮 草蔻 茯苓 濃樸 附子 澤瀉

(三九)深秋霍亂轉筋。必有暴冷傷及脾胃。病機一十九條。河間皆謂熱。亦屬偏見。愈瀉愈脹。豈是實症。夫酒客之濕。皆脾胃陽微不運。致濕邪凝聚。氣壅成脹。見脹滿徹投攻下。不究致病之因。故曰難調之症。

生白朮 草果 熟附子 濃樸 廣皮 茯苓

(四四)苦寒多用。胃陽久傷。右脅痛。嘔酸濁。皆濁陰上干。用辛甘溫中補虛痛減。病患述早上腹寬。暮夜氣緊微硬。大便不爽。有單腹脹之憂。(脾胃陽虛)

人參 生白朮 茯苓 肉桂 歸身 益智 廣皮 煨姜

(五四)胸腹脹滿。久病痰多。

生白朮(二兩) 茯苓(二兩) 濃樸(一兩) 肉桂(五錢) 薑汁丸本草雲。濃樸與白朮能治虛脹。仿潔古枳術之意也。佐茯苓通胃陽。肉桂入血絡。則病邪可卻矣。

脈沉小弦。中年已後。陽氣不足。痰飲水寒。皆令逆趨。致運納失和。漸有脹滿浮腫。法以辛溫宣通。以本病屬脾胃耳。

人參(一錢) 茯苓(三錢) 白芍(一錢半) 淡附子(一錢) 薑汁(三分調)

(二十)腹 膨。便不爽。腑陽不行。

生益智 茯苓 生谷芽 廣皮 砂仁殼 濃樸

又 六腑不通爽。凡濁味食物宜忌。

雞肫皮 麥芽 山楂 砂仁 陳香櫞

又 脈沉小緩。早食難化。晚食夜脹。大便不爽。此腑陽久傷。不司流行。必以溫藥疏通。忌食閉氣粘葷。

生白朮 附子 濃樸 草果 茯苓 廣皮白 檳榔汁

(四九)腎氣丸。五苓散。一攝少陰。一通太陽。濁洩溺通。腹滿日減。不為錯誤。但虛寒脹病。而用溫補。閱古人調劑。必是通法。蓋通陽則濁陰不聚。守補恐中焦易鈍。喻氏謂能變胃。而不受胃變。苟非純剛之藥。曷勝其任。(腎胃陽虛)

議於暮夜服玉壺丹五分。晨進。

人參 半夏 薑汁 茯苓 枳實 乾薑

(六二)老人脾腎陽衰。午後暮夜。陰氣用事。食納不適。腸鳴 脹。時洩。治法初宜剛劑。俾陰濁不僭。陽乃復辟。

人參(一錢半) 淡附子(一錢) 淡乾薑(八分) 茯苓(三錢) 炒菟絲(三錢) 胡蘆巴(一錢)

此治陽明之陽也。若參入白朮甘草。則兼走太陰矣。

(三七)腫脹由足入腹。診脈細軟。不能運谷。當治少陰太陰。(脾腎陽虛)

生白朮 濃樸 茯苓 淡附子 淡乾薑 蓽茇

(三六)暮食不化。黎明瘕洩。乃內傷單脹之症。脾腎之陽積弱。據理當用腎氣丸。

顧(四三)脈微而遲。色衰萎黃。蟹為介屬。鹹寒沉降。凡陽氣不足者。食之損陽。其致病之由。自試二次矣。久利久洩。古雲無不傷腎。今浮腫漸起自下。是水失火而敗。若非暖下。徒見洩瀉有紅。

為脾胃濕熱。必致中滿敗壞。

生茅術 熟地炭 熟附子 淡乾薑 茯苓 車前

脾腎虛寒多瀉。由秋冬不愈。春木已動。勢必克土。腹滿。小便不利。乃腫病之根。若不益火生土。日吃疲藥。焉能卻病。

    人參 白朮 附子 生益智 菟絲子 茯苓

(四八)據說情懷不適。因嗔怒。痰嗽有血。視中年形瘁肉消。漸漸腹脹跗腫。下午漸甚。陽氣日奪。

早服腎氣丸三錢。晝服五苓散。(腎陽虛)

(氏)行動氣墜於下。臥著氣擁於上。此跗腫晝甚。頭脹夜甚。總是中年陽微。最有腹大喘急之事。濟生丸(十服)

某 陽微陰結。腫脹。

附子 苡仁 白朮 木防己 澤瀉 細辛

陽明胃逆。厥陰來犯。丹溪謂上升之氣。自肝而出。清金開氣。亦有制木之功能。而痛脹稍緩。議以溫膽加黃連方。(肝胃不和)

半夏 茯苓 橘紅 枳實 竹茹 川連 生白芍

(二八)舌微黃。瘕逆。脘胸悉脹。當和肝胃。

桂枝木 乾薑 青皮 吳萸 川楝子 炒半夏

兩年初秋發傷。脈絡氣血不為流行。而腹滿重墜。臥則頗安。臍左動氣。臥則尤甚。吐冷沫。

常覺冷氣。身麻語塞。肝風日熾。疏洩失職。經以肝病吐涎沫。木侮土位。自多 脹。丹溪雲。自覺冷者非真冷也。兩次潰瘍之後。剛燥熱藥。似難進商。議以宣通肝胃為治。有年久恙。貴乎平淡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