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說脈診學習

  脈診是中醫的一部分,也是中醫四診之中最深奧的一個層面,這也是學習中醫的一個難點,很多人學了一輩子的中醫,對脈診的運用卻始終停留在原有的基礎上沒有新的突破,這是由於人的各種生理效應變化反饋都極其靈敏,脈診揆度所得時而無常,師生授受時,難以揣度脈理。正所謂:「五色脈變,揆度奇恆,道在於一,神轉不迴,迴則不轉,乃失其機。」過去的不可得,現在的留不住,轉瞬即逝的感覺,常常在師生間無奈地發生,《內經》強調悟而後通神明:「神乎神,耳不聞,目明心開而志先,慧然獨悟,口弗能言,俱視獨見。」古往今來有太多的中醫愛好者對中醫脈診卻只能「望洋興歎」。

  學會脈診對於我們來說並不是遙不可及,關鍵是如何靈活運用自己的邏輯思維去研究脈理,通過臨床總結一套適合自己實用的診療方法。對此,筆者總結以下幾點體會。

  1、習脈者當先洗心,正所謂:「洗心詎懸解,悟道正迷津。」通過修身養性來提高自己的意識,方能慧然獨悟、心領神會。這點是至關重要的,關乎你能否走進脈診殿堂的關鍵。

  2、熟讀經典,掌握方法,分別陰陽。陰陽是八綱辨證的總綱,也是脈診的總綱。「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素問·陰陽應像大論》);「問曰:脈有陰陽者,何謂也?答曰:凡脈大、浮、數、動、滑,此名陽也;脈沉、澀、弱、弦、微,此名陰也。」

  3、脈診必須三部合參、脈證合參,脈理精微,在於分清浮、沉、遲、數、虛、實、寒、熱,辨析七表八里。張景岳說:「萬病之本,只此表、裡、寒、熱、虛、實六者而已。

  4、持脈之道,虛靜為保。醫者在診脈時,應平心靜氣,聚精全神,貫注指下,比類奇恆,明察微妙,善於分析,才能診的準確。

  5、獨立思考,反覆實踐才能觸類旁通,正所謂:「熟讀王叔和,不如臨證多」。結合臨床掌握規律,運用其規律才能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