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內服膏滋的思路和方法

心血管疾病在臨床上常歸屬眩暈、頭痛、心悸、胸痺、中風等範疇,病因病機複雜。傳統認為與稟賦不足、年老體衰以及飲食、情志、勞逸失調等有關,為臟腑氣機失調、氣血陰陽失衡。由於其病程較長,因此又有久病多虛、久病及腎、久病入絡、久病致郁、久郁生痰等學說。膏滋藥的辨證要點可在總的指導原則下從 「風」、「火」、「痰」、「氣」、「血」、「瘀」、「虛」中立法找尋並加減。

辨證要點 臟腑虛損為本,陰陽失衡為標,瘀熱滯絡為果。

用藥 內服處方膏滋常用藥如黃芪、地黃、赤芍、川芎、當歸、地骨皮、構杞子、地龍、葛根、參三七、紅景天、絞股蘭、山茱萸、仙靈脾等。並可根據臨床的傾向性情況作加減調整。

數量、劑量和總量 藥味數量:一般在20~50種左右,一料膏方的常用劑量約相當於湯劑20~40劑。

基質和矯味劑 傳統膠類作為基質和矯味劑,性質較為滯膩,當今已經不再全部適合。食用明膠、澱粉、木糖醇、元貞糖等其他基質、充填物和矯味劑已被採用認可。

啟示 膏方的涵義不再是單純的補藥,而是已經演變成促進人體機能的調整。

內服處方膏方用於心血管病,在適度強身的同時對控制高血壓、改善血脂紊亂、減輕或延緩心血管病的合併症等危險因素是可行的。心血管疾病瘀熱夾雜,使心血管疾病治療和防治艱難。對心血管疾病,「見痰休治痰,見血休治血」的理論,於膏方處方有指導意義,即心血管疾病的防重於治,要立足於阻斷於瘀症、瘀熱之前,亦寓「既病防變」。

注意 內涵有所變化。傾向於清、調、平、和。山楂、蒲黃、黃芩、黃連、大黃等藥物的應用已經十分普遍。重金屬含量超標、容易污染、容易變質、毒性大、有致畸等存在安全性爭議的藥物以及一些昂貴藥物、特殊藥物、「鞭」類藥等已傾向淡出膏方。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