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疫病燥熱內結證-《吳佩衡醫案》

謝x x之妻,車姓,年十八歲,住四川省會理縣南街。

於1920年3月,感瘟疫病邪,發病已二日,起始則見發熱而渴,惡熱而不寒,頭疼體痛,脈浮弦而數,唇赤面垢,舌白如積粉。病雖初起,但邪不在經,若發汗,則既傷表氣又易耗損津液,勢必熱邪愈熾。此乃瘟疫之邪蟠踞募原,有入裡化燥傷律之勢,宜輸轉募原之邪,使之達表而解,以達原飲加石膏主之。

擯榔10克 厚樸l0o克 草果l 0克 知母12克 杭芍12克 黃芩10克 甘草6克 生石膏15克(碎,布包)

服一劑後,證情稍減,惟大便已三日燥結不通,於是續前方加大黃12克,囑即服。因患者之父略知醫理,認為該女

素體虛弱,恐不能耐受寒下之劑,競私自將大黃、石膏減去末用。隔日延余再診,見患者舌苔轉黃而燥,胃實胸滿,拒按呼痛,煩渴飲冷,小便短赤,大便仍燥結,壯熱末解,時發詣語。此系邪已入腑,燥熱結滯,非清熱瀉下不能力挽危絕。當即擬白虎加承氣湯合方一劑。其父仍有難色,不敢與服。隨後,患者忽鼻則不止,色鮮紅而量較多,稍頃,衄血即凝而成塊。病家惶恐,另延中醫彭某診視,斷為陽虛亡血之證,且謂如系熱證,鼻跑流出之後,必不致凝結成塊,主以四逆場。病家疑慮,躊躇無決,仍不敢與服之。又復求詢於余,余據理解釋,力說病家:此及邪熱亢極灼陰之證,急宜大劑涼下以救真陰,緩則真陰灼盡,危殆難治。又告之,余素諳於用姜附者,尚不敢以溫熱之劑妄投,當此證情,苦寒瀉下尤恐不及,倘若誤服溫熱之劑,猶如火上澆油,危亡立至。因餘力主,病家始而信服,遂擬方清熱涼下治之。

生石膏60克(碎布包) 生大黃30克(泡水兌入) 枳實20克(搗) 厚樸20克 芒硝l 3克 知母20克 生地16克 甘草6克

上方煎湯日夜連近之後,鼻衄方止,神識轉清,身熱遲去六、七。次日照原方再服一劑,服後則二使通暢,脈靜身

涼,惟仍渴思冷飲,此系餘熱末淨、津液未復所致,以生脈散加味連脹三劑,渴飲止,津液滿口。其後於此方減去石膏、大黃連服三劑而痊。

沙參30克 麥冬13克 五昧子6克 當歸16克 生地16克 杭芍16克 石膏16克 大黃6克

【來源】大醫精誠中醫在線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