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輔周痢疾(慢性痢疾)醫案(三)

曾XX,男,57歲,幹部,已婚,於1964年2月6日初診。

西醫診斷為慢性痢疾。素有胃病,脘腹疼痛,有時便溏,最近又感胃脘及腹痛,食納差,大便有粘液,日三~四次,無裡急後重,但常感肛門不舒,大便化驗有紅白細胞,小便黃熱而少,脈右沉滑,左弦滑微數,舌紅,厚穢苔,屬脾胃失調,濕熱下注,治宜清濕熱,調脾胃,法用苦辛。

處方:

藿香梗二錢 杏仁二錢 炒黃芩一錢 黃連八分 炒黃柏八分 炒蒼朮一錢五分 澤瀉一錢 厚樸一錢五分 大腹皮一錢五分 茵陳二錢 滑石三錢(布包) 通草一錢 木香五分 服二劑。

2月10日二診:藥後大便已成形,日一次,粘液已很少,食納尚可,胃及腹痛大減,小便已不黃,脈沉滑微數,舌正紅,黃膩苔減,宜繼清濕熱,兼調胃氣,原方去黃連加扁豆衣二錢、炒神曲二錢,服三劑。

2月17日三診:藥後大便粘液又減,偶有腹痛及肛門不舒感,大便每日一次成形,小便略黃,納轉佳,脈和緩有力,舌正苔薄微黃膩,繼清濕熱,調和脾胃。

處方:

炒黃芩七分 酒炒黃柏一錢 蒼朮一錢五分 酒軍五分 薑黃一錢 銀花籐三錢 蒲公英三錢 皂角子一錢 豆卷三錢 生甘草一錢 服三劑。

2月22日四診:藥後大便已正常,胃脘及腹部已不痛,食納佳,小便正常,六脈緩和,舌質正常,苔已化淨,原方加大棗四枚,服五劑而愈。

按:本例西醫診斷為慢性痢疾,中醫辨證則屬脾胃失調,濕熱下注所致,用苦辛法調脾胃、清濕熱,逐漸好轉,以後繼用三黃清熱燥濕,蒼朮、豆捲去濕,銀花、公英清熱解毒,薑黃除穢消瘀,肅清氣血之病邪,酒軍、皂角子攻積利竅,直達病所,使邪有出路而無稽留之所,病邪徹底肅清後而痢疾告愈。由此可見,下利(包括痢疾)在病邪未清時,切忌固澀,以免邪留成澼,久延不愈,也說明了「邪去則正安」的道理。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