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輔周伏暑挾濕醫案

羅XX,男,62歲,幹部,1960年9月1日初診。

本體中虛脾弱,長夏宿營於海濱,至秋後白露前數日,稍感精神不佳,體重減輕,脈搏稍快,微有低熱,服用抗菌素數日,高熱轉增達40℃以上,隨出現嘔吐,胸腹脹滿,大便溏瀉,每日六、七次,手足涼,額腹熱,微汗出,小便頻數,便時莖痛,四肢關節酸痛。脈兩寸微浮數,右關沉數,左關弦數,兩尺沉濡,舌質紅,苔白膩。結合病因脈證,中醫辨證為伏暑挾濕,熱郁三焦。治以清暑利濕,苦辛淡滲法。

處方:

藿香二錢 杏仁一錢五分 香薷一錢 連皮茯苓三錢 黃芩一錢五分 滑石三錢 薏苡仁五錢 防己一錢五分 豬苓一錢五分 竹葉一錢五分 通草一錢五分 荷葉二錢 服二劑。

複診:熱減吐止,解小便時莖痛消失,關節酸痛見輕,大便每日減至四、五次。身倦乏力,食納尚差,脈寸沉細,關沉滑,尺沉遲。病勢雖減,但濕熱未盡,胃氣未復,宜和胃氣並清濕熱。

處方:

山茵陳二錢 藿香梗二錢 新會皮一錢五分 連皮茯苓三錢 川厚樸一錢 豆卷三錢 白蔻仁八分 滑石塊三錢 扁豆皮三錢 豬苓一錢五分 薏苡仁四錢 炒稻芽二錢 通草一錢 荷葉三錢 服二劑。

再診:熱再退,週身 汗出,小便正常,大便一日二次,食納仍差,食後腹微脹,昨日一度出冷汗,六脈沉細微數,舌轉正紅苔退。濕熱已盡,胃氣尚差,宜益胃養陰為治。

處方:

玉竹二錢 沙參二錢 茯神三錢 石斛四錢 桑寄生三錢 炒稻芽二錢 新會皮二錢 蓮子肉四錢 扁豆皮三錢 荷葉三錢 連服三劑,諸症悉平,飲食、二便俱正常,停藥以飲食調養月餘而康復。

按:本例由長夏宿營於海濱,本體中虛陽弱,感受暑濕,潛伏體內,迨至仲秋復感新涼引動伏邪而發。吳鞠通說:「長夏受暑,過夏而發者,名曰伏暑。霜未降而發者少輕,霜既降而發者則重,冬日發者尤重。」治病必求其本。要明其所因,結合季節與患者體質強弱,處理才能中的。本例為伏暑挾濕,熱郁三焦。經問明病因及季節、結合脈證、體質全面分析的,確定先以清暑利濕,繼則和胃利濕,再以和胃養陰,先後各有次第,因而收效比較滿意。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