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怎樣減少誤診

最近,一則「國內醫院都是50%的誤診率」的說法引起了很多民眾的恐慌。據業內人士介紹,誤診學是一門年輕的學科,我國正式提出「誤診學」還不到20年。到目前為止,國內還沒有一個統一的誤診判定標準,也沒有權威的誤診率統計數字。但是,無論從臨床實踐上看,還是從患者自身的感受來說,誤診率50%都過高,不符合實際情況。

日常生活中,很多患者都碰到過誤診。誤診的原因十分複雜。涉及到醫生、病人、疾病本身、醫院設備條件和社會等諸多因素。誠然,醫生在接診病人中及時準確地查出病因,並給予合理的施治是關鍵。但作為患者如果積極配合醫生是可以減少誤診的。臨床上有些誤診的確是由病人自身的主觀因素造成的,這往往會影響病史、體征和檢查結果的真實性,從而嚴重地干擾醫生的思維和認識,導致誤診。常見誤診的病人方面原因大致有以下幾種:

隱瞞病史 有的病人有難言的隱私,怕影響自己的聲譽,不願向醫生袒露真情。

誇大病情 不少患者就診時怕得不到醫生的同情,在訴說病史時誇大病情,把醫生的注意力和判斷引入錯誤方向。一些高血壓患者本是輕度屬一期,因誇大自覺症狀,醫生又忽視全面多器官檢查,誤診為重度。不適宜地加用降壓藥,結果誘發心絞痛和腦中風。

缺乏合作 有的醫生在接診病人時,常遇少數患者缺乏合作,他們訴說病史漫無邊際、雜亂無章,常偏離醫生引導性問話,答非所問。特別是在繁忙的門診中造成病史採集不全,在體檢時又不太合作也易導致誤診。

盲目求醫 隨著醫學科學的不斷發展,臨床分科越來越細。這對各專業疾病的深入研究雖有益,但也給患者求醫帶來不便。例如一個青光眼患者因頭痛、噁心、嘔吐就診內科,診斷為「胃腸型感冒」,治療無效;轉診神經內科,並做了很多檢查,仍治療無效;最後請眼科醫生會診才確診為青光眼,因輾轉延誤而失去了最佳治療機會。這個病例不能完全歸咎於病人就診的方法錯誤,因為病人不可能準確地把握疾病的本質,選擇的就醫對像缺乏針對性,在客觀上為正確的診斷增加了困難。

迷信權威 有些人常托熟人、找關係、找名家權威看病。專家在接待屬於自己專業範圍內的病人時確診符合率較高,但慕名而來的病人所患疾病並非都屬於自己專業範圍,只能憑主觀印象暫作診斷。如果對專家過分迷信和盲從,很可能南轅北轍,造成誤診。

總之,醫療工作中誤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人們普遍關心自己健康的今天,在工作之餘讀點醫療衛生科普報刊,提高防病保健意識,這對就醫時減少誤診是大有裨益的。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