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某,女,33歲,於2008年1月21日就診。患者因心煩急躁失眠到省某醫院就診,診為「抑鬱症」,給予百優解等藥治療,經治療2月餘,未見效果。刻診:表情煩躁,語言倉促,失眠,健忘,不欲與人接觸,已獨居3月餘,舌質黯而少津,苔薄白,脈沉細澀。診為髒躁(抑鬱症),證屬氣滯血瘀,當用活血化瘀法,予癲狂夢醒湯加味。處方:炒桃仁8克,紅花6克,炒香附10克,青皮5克,柴胡5克,清半夏10克,橘紅10克,赤芍30克,炒蘇子10克,小麥30克,茯神15克,炒棗仁30克,生甘草10克。7劑,水煎服。
二診:症狀均有減輕,精神穩定,但仍失眠,上方去橘紅、青皮,加黃連6克,肉桂3克,以交通心腎。7劑,水煎服。
三診:近因未服藥物,病情有所反覆,心煩而鬱悶,常獨自哭泣,舌質略黯,脈弦細。改用甘麥大棗湯合酸棗仁湯加味,生甘草30克,大棗15枚(切),小麥30克,炒棗仁30克,炒川芎10克,茯神15克,知母10克,黃連6克,肉桂3克,竹葉6克,燈心草5克。7劑,水煎服。
四診:症狀明顯好轉,心煩已解,哭泣已止,表情暢快,談話自如,已樂於與他人接觸,猶樂於與家人交談。上方加麥冬15克,山萸肉15克,以補益陰精。7劑,水煎服。月餘後隨訪,病告愈。
按:此例髒躁,初診有瘀血之證,如舌黯、脈澀,加之久治不愈,亦應考慮病由氣分漸入血分,故取清代王清任《醫林改錯》中的癲狂夢醒湯治之。經服用果然有效,舌黯脈澀亦有轉化。後改用甘麥大棗湯養肝之體,緩肝之急,肝體無燥,肝氣無急,自無「喜悲傷,欲哭,像如神靈所作」之虞。加用酸棗仁湯,養心肝之陰,潤肝之燥。另用交泰丸之黃連、肉桂,及清心火之竹葉、燈心草,雖為治標之品,但可以使心火與腎水上下交濟,神志較快得到安寧,但這類藥用量要小,不能喧賓奪主。否則,會阻遏生發之氣,使病情難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