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仁潮運用丹溪痛風方經驗

元代名醫朱丹溪在《格致余論》中就設有「痛風論」,《丹溪心法》設有痛風專論,對痛風有深入闡述。認為痛風發病,因血受熱已自沸騰,或涉冷水,或立濕地,或扇取涼,或臥當風,寒涼外搏,熱血得寒,瘀濁凝澀,所以作痛。施仁潮認為,「熱血得寒,瘀濁凝澀」是痛風發作的原因所在,而涉冷水、立濕地、扇取涼、臥當風等外部寒涼因素,僅是誘發因素。

講治法,重洩濁祛熱毒,通行瘀阻

施仁潮治療痛風,強調辨病與辨證相結合。他說,從現代醫學來看,痛風是由於嘌呤代謝紊亂,血尿酸過高,沉積在關節或其鄰近組織引起;從中醫理論分析,血熱而又感受外寒、濕邪,血凝氣滯,經絡不通,以致四肢百節、上中下走痛,而其病理特點在於「濁瘀滯留經脈」,治療當洩濁祛熱毒。施仁潮從1997年開始對丹溪痛風方開展臨床研究,對患者治療前後臨床證候、主要化驗指標、止痛起效時間、止痛持續時間及1年內復發次數方面進行觀察,證實了痛風方的有效性。他說,丹溪痛風方以蒼朮、羌活、威靈仙、防己、桂枝、白芷祛風濕,黃柏、膽南星、神曲、龍膽草祛痰熱,川芎、桃仁、紅花行瘀血,諸藥合用,散風邪以溫通,瀉蘊熱以清洩,行瘀滯以祛腫痛,不失是治療痛風的有效名方。只要能對證有所側重,收效顯著。

議用藥,重用膽南星、蒼朮、黃柏

施仁潮重視膽南星、蒼朮、黃柏在方中的作用,認為膽南星燥痰散風,蒼朮祛濕,黃柏清熱,用量宜重,當推為主藥。膽南星燥濕化痰,祛風定驚,消腫散結,善治風痰腫痛,用量可至12克。黃柏瀉火,燥濕,解毒,「有瀉火為補陰之功」(朱丹溪語),故重劑用之。因火熱之盛,虞黃柏瀉火之力不逮,方中還配用了龍膽草。熱痛甚者,加用知母、忍冬籐等清熱,甚者用銀花、秦皮、紫地丁;用山慈菇清熱解毒,消腫散結。蒼朮功擅燥濕健脾,祛風辟穢,與膽南星同用,可使燥濕祛痰的作用得到加強;與黃柏同用,善治濕熱下注,筋骨疼痛,足膝紅腫熱痛,三藥配合,清熱、燥濕、祛痰,是其方發揮良效的基礎。

痛風的發病「血受熱自沸騰」也罷,「熱血得寒瘀凝澀」也罷,其病已涉血分,多痰瘀交阻,故在用膽南星、蒼朮祛痰燥濕的同時,配用桃仁、川芎、紅花活血去瘀,俾痰去瘀行,膠結得以鬆解,可使疼痛緩解,病程縮短。對於經久不愈者,施仁潮還加用活血攻下的澤蘭、川牛膝、地鱉蟲、地龍、水蛭等。

痛風多腫痛,配方中用防己以行水逐濕,但畢竟力薄,臨床視病情況配用苡仁、土茯苓、澤瀉,以及虎杖、鴨跖草等洩濁之品,並用大黃通腑,使血尿酸降低,疼痛緩解。施仁潮強調,不能一味利水,要注意清化,用藥如蒼朮、萆解、蠶砂、秦艽等,且要注意與活血藥、清養藥的配伍使用。痛風兼腎結石者,宜選加金錢草、海金沙、芒硝、小薊、白茅根、石韋通淋化石,還可配用有鹼化尿液和促進尿酸溶解作用的青皮、陳皮等。

精選佐藥,重流散結滯,顧護胃氣

丹溪痛風方的另一個特點是重視祛風:羌活祛百節之風,白芷祛頭面之風,桂枝、威靈仙祛臂脛之風。祛風藥有溫行流散的作用,有助於解除「或涉冷水、或立濕地、或扇取涼、或臥當風」等發病因素,也體現了「以辛熱之劑,流散寒濕,開發腠理」的治療主張。臨床應視疼痛部位的不同,選取相應的祛風藥物;使用祛風藥的目的在於流散結滯,用量宜輕不宜重。

痛風方中用了神曲,雖說消中州陳積之氣,但於顧護胃氣有一定作用。治療痛風藥,除燥濕藥溫辛與胃不相忤外,清熱、洩濁、祛瘀類藥,對脾胃運化功能都有一定影響,故施仁潮重視神曲的應用,強調用薏苡仁、陳皮、炒山楂等健脾養胃,胃陰虛者配用石斛、生地、百合、北沙參等。本病後期,有脛骨酸軟,神疲乏力,足底痛,足心熱,盜汗等陰精虧虛的表現,應選用熟地黃、枸杞子等調補。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