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273條「自利益甚」析義

每讀《傷寒論》,到273條:「太陰之為病,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結硬。」讀「自利益甚」時總覺不妥,何謂「益甚」?不就是「更厲害了」 嗎?和什麼比較更厲害了呢?沒有什麼前提,直接說更厲害了,不合文理,也不合常理。

如果本條文中,或者本條文前後給出一個前提,比如汗吐下後「自利益甚」,比如形寒飲冷「自利益甚」,這樣才說得通。但273條是《傷寒論》太陰病的第一條,並且其後的條文也沒有什麼明示或者暗示。

筆者一貫主張不可以辭害意,不做隨文附釋,讀經典要讀的是理,而不是強為古文字作解。有疑問的時候存疑待考可以,但不可囫圇放過。於是「自利益甚」作為一個「存疑待考」留了下來。

之後讀文獻,《脈經》病不可下證篇曰:「太陰之為病,腹滿而吐,食不下,下之益甚,腹時自痛,胸下結堅。」《千金翼方》太陰病狀篇曰:「太陰之為病,腹滿,吐,食不下,下之益甚,時腹自痛,胸下堅結。」《太平聖惠方》辨太陰病形證篇曰:「傷寒四日,太陰受病,腹滿吐食,下之益甚,時時腹痛,心胸堅滿。」 《太平聖惠方》辨不可下形證篇曰:「太陰病,其人腹滿吐食,不可下,下之益甚。」用傷寒名家李心機教授的「讓《傷寒論》自己詮釋自己」的思路,我們找到了 「自利益甚」疑點的階段性答案。

以上《傷寒論》別本中,都不是「自利」與「益甚」相連,而是「下之益甚」。

只有《金匱玉函經》和目前《傷寒論》通行本中是「自利「與」益甚」相連。《金匱玉函經》辨太陰病形證治篇、辨不可下病形證治篇與目前《傷寒論》通行本中此條只有句尾「結硬」和「痞堅」不同,其餘完全一致,為「太陰之為病,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痞堅」。

通過各版本中本條文的對比,我們可以發現古聖先賢的原意傳承之不易。每個版本的文字、句讀都不盡相同,這也對我們提出要求,穿越文字的表面,去領會中醫經典的核心思想,這才對得起祖先。而要下這些功夫,首先要求我們不能浮躁,不能急,需要有時間閉著眼睛、靜下心去品味,去意會岐黃、仲景。

目前《傷寒論》通行本中辨不可下病脈證並治第二十,比太陰篇中少一個「若」字,為「太陰之為病,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下之,必胸下結硬」。可否把「下之」的位置做一個調整呢?放在「益甚」之前,那樣便可以文通意順。

通過意會,根據以上佐證,筆者將現行273條原文文字、句讀做了一些調整,初步結果為:「太陰之為病,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下之益甚,時腹自痛,必胸下結硬。」此舉僅為初探,不妥之處,敬請同道指正。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