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人治一切氣疾,只知求之脾肺,而不知求之腎,所以鮮效。夫腎間動氣,為五臟六腑之本,十二經脈之根,呼吸之門,三焦之原,房勞過度,或稟受素弱,腎精不足,氣無管束,遂多郁滯,是生諸疾。醫者以為是當理氣,殼、樸、香附、烏藥之類,雜然而前陳,而氣愈不可理矣,又宣之洩之,以快藥下之,而人之死者半矣。
於是醫之中見稍高者,以為脾虛不能運化精微之故,而從事於補脾,然僅可以苟延歲月,而多至於因循蹉跌而不救,此不知補腎之過也。宜以破故紙、茴香子、葫蘆巴之類主之。氣藥內須兼用和血之藥佐之,蓋未有氣滯而血能和者,血不和則氣益滯矣。
——明·王肯堂《重訂靈蘭要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