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明顯外感內熱症狀嬰幼兒發熱驗案

典型案例

路某,男,1歲6個月。2015年11月9日初診。

其母代述:小兒發燒3天,體溫高時可達39℃,汗出時燒可退,2個小時左右復燒。刻診見:身灼熱少汗,手心手背皆熱,精神可,不思飲食,昨日解大便2次,今日大便未解,無鼻塞、流鼻涕、打噴嚏等外感症狀,亦無口渴、唇乾等內熱症狀,咽部鮮紅伴有扁桃體腫大,舌紅苔薄黃略膩,指紋浮紫,脈數。

此乃溫病,辨為少陽陽明合病,方選小柴胡加石膏湯合升降散化裁:

北柴胡15克,淡子芩6克,潞黨參8克,炙甘草3克,小紅棗5克,生石膏20克,白殭蠶6克,淨蟬蛻3克,赤芍葯10克,薏苡仁6克,水半夏3克。2劑,水煎服,日1劑。

醫囑:水煎成小半碗用保溫杯裝好當茶喝,少量頻服,汗出燒退或者大便水樣或伴有不消化食物則停藥。

2015年11月11日電話回訪,前藥後當日大便2次,第二次大便水樣雖伴有不消化食物但不多,囑停藥觀察,後發燒未反覆,食慾不振,囑其飲食調養,勿用藥,待其胃氣來復。

按:患兒在來診前別處就診,前醫亦處小柴胡湯化裁(荊芥5克,黃芩5克,大棗8克,枳實3克,防風3克,水半夏4克,太子參8克,茯苓8克,柴胡8克,炙甘草3克,炒神曲4克),用後燒暫退,當晚復燒,反增食納減退,連奶以及水都不願意喝。故而著急來診,處方完畢,患兒母親經過對比前醫處方慮小兒年齡太小,筆者處方用藥過重,筆者勸囑勿多慮,此方專用於退燒,若量不大則不能快速起效,且少量頻服,總體用藥量其實並不大。

殊不知在現行獨生子女增多的年代,中醫治療嬰幼兒發熱, 若24小時內未退燒,家長即刻焦慮彷徨,常一天數次電話咨詢,用霹靂手段實乃無奈之舉。

嬰幼兒常可見突發高熱,但無明顯外感內熱的症狀,給臨床中醫辨證帶來極大的困惑,故而不少經方醫生常用辛溫之劑,如麻黃湯、桂枝湯、葛根湯、小柴胡湯、柴胡桂枝湯、麻杏石甘湯、桂枝二越婢一湯、大青龍湯等,筆者此前治療嬰幼兒發熱如前醫一樣,乃因「突發高熱無症狀多由外寒所致」之觀念所致,用藥常不離溫,或者寒溫並用,但總離不開辛溫發散的藥物,失敗案例屢屢在目,痛心不已。

後幸得何紹奇教授的傳人張雷先生指點,方知小兒突發高熱但無明顯外感內熱的症狀常是溫病,用藥不可辛溫,辛涼發汗亦需慎重,當用清下。

此後雖用經方治療小兒突發高熱,用藥思路亦轉為清下,用藥偏涼居多,此後療效自然也隨之提升,退燒時可不依賴西醫退燒藥或者是輸液治療,單純用中藥給嬰幼兒退燒。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