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狀皰疹的中醫治療

帶狀皰疹(herpes zoster)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所致的急性皮膚黏膜感染性疾病。臨床上以突然發生的、沿神經帶狀分佈、單側分佈、密集成群的皰疹為特點,疼痛明顯,愈後極少復發。本病傳染性很小,帶狀皰疹患者不能直接傳播帶狀皰疹病毒,但能在易感人群中造成水痘流行。其傳播途徑仍為「皮膚-空氣-呼吸道」。小兒感染VZV(初發感染)臨床表現為水痘,成人表現為帶狀皰疹。帶狀皰疹感染在成人約占10%~20%,但以老年人及免疫缺陷者多見。局部外傷、部分系統疾病和急、慢性傳染病及中毒等為常見促發因素。

症狀體征

本病夏秋季的發病率較高。發病前階段,常有低熱、乏力症狀,將發疹部位有疼痛、燒灼感,三叉神經帶狀皰疹可出現牙痛。本病最常見為胸腹或腰部帶狀皰疹,約佔整個病變的70%,其次為三叉神經帶狀皰疹,約占20%,損害沿三叉神經的三支分佈。但60歲以上的老年人,三叉神經較脊神經更易罹患。

皰疹初起時顏面部皮膚呈不規則或橢圓形紅斑,數小時後在紅斑上發生水皰,逐漸增多並能合為大皰,嚴重者可為血皰,有繼發感染則為膿皰。數日後,皰漿混濁而吸收,終呈痂殼,1~2周脫痂,遺留的色素也逐漸消退,一般不留瘢痕,損害不超越中線。老年人的病程常為4~6周,有超過8周者。

口腔黏膜的損害,皰疹多密集,潰瘍面較大,唇、頰、舌、顎的病損也僅限於單側。第一支除額外,可累及眼角黏膜,甚至失明;第二支累及唇、顎及顳下部、顴部、眶下皮膚;第三支累及舌、下唇、頰及頦部皮膚。此外,病毒入侵膝狀神經節可出現外鼓膜皰疹,表現為耳痛、面癱及愈後的聽力障礙,稱為Ramsay-Hunt綜合征。

疹後的神經痛持續較久,特別是老年患者。可能存在半年以上。

帶狀皰疹是一種常見病。春秋季多發,兒童較少見。發病前可有發熱、全身不適等前驅症狀。患側皮膚開始有燒灼感、疼痛,局部張力增加。繼之皮膚陸續出現不規則紅斑,成簇的皰疹,呈粟粒大小透明水皰,周圍有紅暈, 7~10天結痂脫落,多數2~4周癒合。VZV可侵犯面、頸、胸、腰部神經,15%~20%侵犯三叉神經,極少數情況下,可侵犯運動神經,如面神經。重者可並發肺炎、腦膜炎。根據所侵犯的神經,皰疹呈特徵性的帶狀分佈,多為單側,不超過中線。VZV若侵犯第一支,可發生結膜炎、角膜炎。若侵犯面神經膝狀神經節,可發生面癱、外耳道耳翼疼痛、耳部帶狀皰疹、口咽部皰疹、耳鳴、味覺下降等,稱為膝狀神經節綜合征(ramsay Hunt syndrome或稱Hunt綜合征)。帶狀皰疹隨年齡增長,症狀也加重,病程延長。有些患者在皰疹癒合後,仍有神經痛症狀持續數月或更長時間。

中醫辨證治療帶狀皰疹

近年來我們採用中醫辨證治療配合紅外線照射療法治療帶狀皰疹,取得了良好療效,現報告如下。

肝經鬱熱 多發於頭面、胸脅。皰疹鮮紅,皰壁緊張,灼熱刺痛。伴口苦咽干,心煩易怒,納呆,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舌質紅,苔薄黃或黃膩,脈弦滑數。治以清肝洩火,解毒止痛。方用瀉肝解毒湯加減:龍膽草12克,生地20克,丹皮15克,赤芍15克,黃芩15克,梔子15克,黃柏12克,虎杖20克,板藍根20克,紫草12克,延胡索15克,澤瀉15克,車前子15克,菊花12克,公英20克,地丁20克,水煎服。瀉肝丸、膽木丸口服。

脾虛濕蘊 多發於腹部、臀部和下肢。皮疹色淡,皰壁鬆弛,水皰易破,糜爛滲液較多,疼痛不甚。伴不思飲食,食後腹脹,口不渴或渴不欲飲,倦怠乏力,大便時溏,女性患者帶下增多。舌質淡或正常,苔白或白膩,脈沉緩或濡滑。治宜健脾利濕、解毒止痛。方用利濕解毒湯加減:白朮12克,厚樸12克,陳皮15克,茯苓15克,車前子15克,澤瀉15克,防己12克,蒼朮12克,黃柏12克,土茯苓15克,萆薢12克,板藍根20克,延胡索15克,生薏仁30克,白芷12克,白芨12克,水煎服。參茯丸、五苓丸口服。

氣滯血瘀 多見於年老體弱患者。疼痛劇烈,皮疹消退後仍疼痛不已,難以忍受,並放射至附近部位,重者可持續數月甚至更長時間。伴頭暈、乏力。舌質紫或黯,苔白,脈弦澀。治以理氣活血、通絡止痛。方用活血解毒湯加減:柴胡12克,當歸15克,川芎15克,赤芍15克,丹參30克,澤蘭12克,白芍20克,郁金15克,香附12克,延胡索15克,川楝子15克,桃仁12克,紅花15克,生地30克,陳皮12克,枳殼12克,水煎服。活血丸、蟄蟲丸口服。

外治法:水皰較多,糜爛滲出嚴重者,用馬齒莧水煎液冷濕敷,或用三黃散及青黛散混合,香油調勻外塗;紅斑,水皰少而未破者,外搽三黃洗劑;結痂者外塗黃連膏。無論何種證型,均同時採用YS-50型遠紅外線治療儀照射病變區域,如皮疹發生於頭面部,應注意對眼部的保護,不要直接照射眼睛,可用浸濕的紗布遮蓋眼部。治療時間為每次30~60 分鐘,每日1次,10天為1療程。

典型病例患者,女,60歲。患者於2004年11月22日就診。1周前於左肩部出現針刺樣疼痛,並放射至左臂,自貼「風濕止痛膏」。2天後,疼痛仍不減,反而加重。此時左肩臂出現數處鮮紅色斑片,其上有成群水皰,疼痛劇烈,無休無止。現症:心煩急躁,口苦咽干,納食不香,夜間痛甚,難以入眠,大便干結,四五日一行,小便黃赤短少。查體:左肩臂及腋下6處鮮紅色斑片,其上有密集成群的米粒至綠豆大小的水皰,皰壁豐滿緊張。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滑數。西醫診斷:帶狀皰疹;中醫診斷:蛇串瘡(肝膽鬱熱證)。治法:清肝膽、利濕熱;方藥:瀉肝解毒湯加減。外用三黃散及青黛散混合,香油調後外敷。同時採用紅外線照射,每次45分鐘,每日1次。上方連服14劑,複診時,病情明顯改善,大便已通,水皰多已乾燥結痂,但仍有疼痛。故上方去大黃、馬齒莧、土茯苓,加元胡、川楝子、丹參、地龍各15g,夜交籐20g。續服10劑,皮損全部消退,已不疼痛。臨床治癒。

按語:該患者肝膽濕熱,濕熱毒邪循經外溢,氾濫肌膚而發。濕熱之邪阻塞經絡,導致氣血瘀滯,故而疼痛劇烈。綜觀其內外徵象,病位在肝膽,病性屬熱,舌脈表現為一派實熱象。故施以清肝膽濕熱之瀉肝解毒湯,使用大量苦寒瀉熱之品,清肝膽之濕熱,兼清下焦濕熱,使濕熱從二便而去。加通經活絡之元胡、地龍等,並加強鎮靜安神之功效,最後邪去正安,疾病痊癒。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