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正回陽法治小兒陽虛發熱

小兒高熱,是兒科臨床常見的一個症狀。在小兒高熱的治療中,清熱解毒,透邪化滯是祛除邪熱的主要治法。可是在臨床實踐中發現,有些小兒發熱運用常規的清熱解毒透邪之法不僅無效,甚至反而加重,且還會出現自汗、肢冷、脈微等正虛陽微證候。如不仔細辨別,往往會造成誤診而致不良後果。

《經》曰:陽勝則熱,陰盛則寒,重寒則熱,重熱則寒。可見發熱與熱證,不是一個等同的概念,即發熱不一定是熱證,熱證不一定都發熱。此類患兒發熱應屬假熱真寒之證,即本屬寒證,外表反見熱象。筆者在內江市衛生局和內江市中醫學會整理編輯的《內江市名老中醫經驗集》中閱讀到由內江市中醫校李鶴老師撰寫的「小兒高燒用熱藥的辨證一文」,受到啟發,在臨床上運用扶正回陽法治療小兒陽虛發熱,獲得滿意療效。現將此法和筆者臨床實踐心得總結如下。

  主要臨床表現

小兒持續高燒2~3天以上,體溫在38~39℃以上,稽留不退。汗多不止,躁擾不寧,神疲不食,口渴頻飲,飲水不多,呼吸急促而淺表,舌尖紅,舌體淡白。脈數疾無力。

  病機

為小兒為稚陽之體,其質嬌嫩,易虛易實。罹患外邪,略施汗下,用藥偏涼,而致陽虛陰盛,表裡俱虛,氣不歸元,陽浮於外而發熱。高熱日久,正氣大衰,陽氣傷殘,正不勝邪,邪固因之稽留而不退。

  辨證要點

1、年齡和體質:(1)本病患兒一般多為1~5歲者,因其為雅陽之體,易虛易實。(2)多見於素體脾胃虛弱伴消化不良者或有慢性腹洩史者;(3)多見於面白體虛胖,易於汗出,陽氣素虛者。2.高熱在3日以上,熱勢稽留不退,汗出不止,並屢用清熱劑而發熱不退,諸症加重者。3.出現面色蒼白,汗多,舌質淡,小便清,大便溏,四肢冷,脈無力等正虛陽微證者。

有上述病證,雖高燒40℃者,也可大膽使用回陽救逆之熱性藥。臨床上只要抓住一二主症即可應用,因小兒陽虛端倪一露,變化最快,及早運用扶正回陽法,即可防止疾病發展,又可提高療效,且對搶救危重病人有著起死回生之功。

  治法方藥

治當扶正回陽,方用四味回陽飲加味:人參、附片、炮姜、龍骨、牡蠣、炙甘草(參附二藥用量在10克以上)。如有兼證,應在治本的基礎上稍作加減隨證治之。此證辨治不僅小兒如此,成人亦如此。如舌紅絳無苔,脈細數者,是陰液大傷,加沙參、石斛、麥冬、五味子等藥以養陰;便溏次多,肢冷,屬脾腎兩虛,加白朮,益智仁,並加重炮姜用量以溫補脾腎;氣短息促,動則更甚,是腎不納氣,加用黑錫丹鎮之。

如果出現面色蒼白,咳逆痰鳴,氣喘大汗,四肢厥逆,脈微欲絕,呼吸淺促,等亡陽虛脫之危象時,患兒已處於生死存亡的嚴重關頭,只宜大劑甘溫回陽收納,陽回則生,陽去則死,急宜在上方基礎上加入山萸肉,以增強回陽固脫之功。或用山西靈石縣李可老中醫的破格救心湯救治。山萸肉味酸性溫,大能收斂元氣,振作精神,固澀滑脫,收澀之中,兼具條暢之性,故又通利九竅,疏通血脈,且斂正氣而不斂邪氣。張錫純在《醫學衷中參西錄》中盛讚「萸肉救脫之功,較參術、芪更勝。蓋萸肉之性,不獨補肝也,凡人身陰陽氣血將散者皆能斂之。故救脫之藥,當以萸肉為第一」。李可老中醫的破格救心湯,增強了仲景四逆湯類方回陽救逆的功效。即破格重用了附子、山萸肉後,使本方發生質變。筆者在臨床上曾用此湯救治數例亡陽虛脫垂危病人,全數治癒,確有起死回生的神奇功效。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