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某,女,20歲,2009年4月13日初診。
面頰部痤瘡滿佈,色紅灼熱,瘙癢,微痛,已4年。近日前胸後背也開始出現痤瘡,其他無不適。舌紅,苔白,脈無力。處方:金銀花20克,蒲公英20克,紫花地丁20克,野菊花20克,川牛膝15克,夏枯草15克,皂角刺15克,殭蠶12克,蟬衣6克,川芎10克,菊花20克,紫草30克,赤芍15克,丹皮15克。7劑,水煎服。
服藥14劑之後,胸背痤瘡數量大減,面頰部痤瘡紅癢減輕,繼以清熱涼血解毒之劑調治月餘而愈。
按:河北醫科大學中醫學院田淑霄教授治療痤瘡多從血分入手,認為血分鬱熱導致痤瘡較為多見。蓋今時之人,生活壓力較大,追求過多,一旦所願不遂,憂思惱怒,鬱積生熱或者嗜食膏粱厚味,壅積化熱,熱蘊不得外洩,內迫血液,頭面又為諸陽之會,同氣相求,蘊熱之血易於上衝頭面,故發痤瘡。治療多以清熱涼血,調氣疏郁為主,此案即以金銀花、連翹、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等清熱解毒,以祛頭面實火;川牛膝引血下行,無使鬱熱迫血上衝;夏枯草、皂角刺清熱軟堅,潰膿散結,以助毒邪外洩;紫草、赤芍、丹皮清熱涼血活血;殭蠶、蟬衣一升一降,調暢氣機,透發血中鬱熱,川芎活血行氣,使血熱從氣分外達。田淑霄深悟疾病發病之理,辨證準確,用藥精當切病,自能取得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