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小林自醫案例分享與答疑

病情簡介

初診(2015年5月16日):發熱伴頭頸部淋巴結紅腫疼痛兩天。患者為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主任醫師仝小林,一月前曾患「急性腮腺淋巴結炎」,此次因頭皮癤抓破後於昨日起開始出現頸部、耳前、耳後、頜下等淋巴結紅腫疼痛,患部皮膚潮紅腫脹,伴惡寒發熱,體溫38℃,無汗,週身酸痛無力,無咽痛,無鼻塞流涕,無咳嗽,無腹痛腹瀉,無噁心嘔吐。自服中成藥防風通聖散四袋,至夜十一點許,週身汗出臻臻。今晨惡寒消失,但仍發熱,體溫37.6℃,下午一點體溫升至38℃,大便已解,舌質紅稍胖微有齒痕,苔薄黃膩,脈浮滑數。

西醫診斷:急性頜面部淋巴結炎。

中醫診斷:抱頭火丹(伏氣溫病)。證屬濕熱火毒內伏,新感外邪。

治法:清熱利濕、瀉火解毒兼以透邪。

方藥:柴葛解肌湯加減。柴胡30克,葛根45 克,黃芩30克,生石膏30克,蘆根60克,龍膽草9克,車前草30克,野菊花30克,金銀花30克,生甘草15克。2劑,水煎服,日1劑,分2次服。

這是仝小林教授根據病情為自己開出的處方。服湯藥半劑後四小時,體溫降至36.6℃(晚六點),頭頸部淋巴結紅腫疼痛較前減輕。脈由浮滑數轉為浮略數。身涼而脈未靜,何也?餘熱尚存,灰中有火,有反彈之勢。治療當乘勝追擊,故繼服剩餘中藥(晚七點半)清解餘熱。當晚八點左右,體溫反彈至37.3℃。雖反彈,然熱之大勢已去,體溫必將呈螺旋式下降。服第二次藥後,自覺週身烘熱,微微汗出。此為透邪外出之徵兆也。何為透邪?發汗即是透邪,脈不靜則透邪不止。晚九點,體溫退至36.9℃。晚十一點,體溫退至36.6℃。呈現螺旋式下降。

外感之病,若來勢洶洶,大有吞吐之勢,其治必當大刀闊斧。此時,作秀最害人。

二診(2015年5月17日):晨六點半,體溫36.5℃。從昨晚11點至今晨,脈靜身涼。現頸部、耳前、耳後、頜下等淋巴結腫痛大為減輕,患部皮膚潮紅腫脹明顯消退,留有輕微壓痛,應當接近恢復期。

起病初的發熱無汗惡寒期,大約持續了五個小時。從最初的38℃開始口服湯藥(下午2:00、7:30各服半副)到晚上11點熱退後未復升,大約9個小時。

晨八點,服前方1/4劑。下午兩點,服1/8劑。清餘熱,以鞏固療效。總共服了1.375劑中藥。

三診(2015年5月18日):今查血常規:白細胞:5.12×109/L,單核細胞:10.5%↑,紅細胞:5.02×1012/L,血紅蛋白:159g/L,血小板:168×109/L。EB病毒抗體:EB病毒衣殼抗原IgG抗體:陽性,EB病毒衣殼抗原IgM抗體:陰性,EB病毒核抗原IgG抗體:陽性,EB病毒早期抗原IgM抗體:陰性。頭頸部淋巴結B超:雙頸部及耳前淋巴結增大(右側大者1.4cm×0.7cm,左側大者0.8cm×0.4cm)。腮腺B超:未見明顯異常。

昨晚頸部淋巴結及耳前淋巴結疼痛略有反覆,今晨體溫36.5℃,見舌淡紅,苔薄黃膩,邊有齒痕,脈小滑。考慮熱毒未盡,脾虛濕滯。調方予清熱散結,透邪解毒,健脾化濕治療。

方藥:柴胡15克,葛根30克,升麻15克,夏枯草45克,玄參15克,浙貝9克,黃芩15克,龍膽草9克,竹葉15克,馬勃15克,殭蠶6克,野菊花30克,生黃芪15克,清夏9克,陳皮6克,貓爪草30克,魚腥草30克,紫花地丁30克,生薑3片,大棗3枚。6劑。

今日服上方一劑。

四診(2015年5月19日):今晨體溫正常,自覺頸部、耳前淋巴結疼痛減半,已無明顯紅腫熱感。

從今日起,一日服半劑。

五診:(2015年5月20日):今複查血常規+HCRP:白細胞:3.63×109/L↓,單核細胞:9.1%↑,紅細胞:4.92×1012/L,血紅蛋白:151g/L,血小板:190×109/L,HCRP:13.85mg/L↑。免疫球蛋白正常。複查頭頸部淋巴結B超:雙頸部及耳前淋巴結較前縮小(右側大者1.2cm×0.4cm,左側大者0.8 cm×0.4cm)。

繼服上方半劑。

六診(2015年5月21日):服上方共2劑後,刻下:無發熱,頭頸部淋巴結腫痛完全消失,諸症痊癒。

仝小林病例答疑

(一)沈劍剛教授(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問:

仝小林教授,這次生病經歷,您親身體驗了整個過程,然後總結了疾病發展過程、發病特點及治療用藥的體會,殊為寶貴,我有幾點疑問和建議:

1. 用柴葛解肌加減:為何去白芍卻加用且重用蘆根?

2.為何龍膽草僅9克,若重用如何?

3.談到用大黃,為何方中未見此藥?

4.因病速起,發病之時仍有表證,我還會考慮用桔梗輕靈之性,保留桔梗之走表之功效,您意下如何?

5.請談談重用甘草之意。

6.有關不同微生物所致外感的寒熱特徵您有何見解?

仝小林教授答沈教授問:

1. 沈劍剛教授,我服用柴葛解肌湯時,已無惡寒但有發熱,故無須羌活、白芍、桔梗之類。若真是感受了風寒之邪,風寒束表,荊防羌類宜早用,打開腠理,協力發汗。此病純屬感染,全無外感風寒,這類藥可不用。此方重用柴胡、葛根、蘆根、石膏,起發汗解熱、透邪外出之用。

因為考慮病位在少陽,所以用了柴胡、黃芩、龍膽草、車前草。另外,龍膽草、車前草,也是針對發病前的濕毒。選用野菊花、金銀花,因這兩味藥即可以解毒,又可以透表。蘆根,在瘟疫治療中是要藥,清熱解毒、利尿透邪,但用量要大,一般在30克以上,我常用60~120克,退熱效果好。

2.重用龍膽草未嘗不可,但太重,不利透表。方藥有勢,整方之勢,全在藥物配伍。

3.關於大黃,因為我發病在晚上,無藥可以選擇,最接近的就是防風通聖散(家裡有備),我一次服了四袋。服後兩個小時左右,汗出臻臻,熱稍退。但第二天,體溫復升至38℃。此藥中有大黃,我在藥後十幾個小時,腹瀉三次,故方中未再用大黃。

4.桔梗,偏於肺衛走表。我在太陽表實證中,一般不用。

5.我用的是生甘草,重在解毒。

6.不同微生物所致外感的寒熱特徵,可以從伏氣溫病來研究,特別是完全沒有外感誘發的疾病。比如,慢性腎盂腎炎急性發作,其誘因可能就是勞累後,發作時,惡寒極重。再比如,慢性膽囊炎急性發作,其誘因可能就是飽餐、進食油膩食物後,見發熱同時伴有惡寒。這些多為細菌感染,容易查清。伏氣溫病,與外感的治療完全不同,需直搗巢穴。可以不看惡寒。

(二)祝捷醫師(中日友好醫院)問:

仝小林教授,我有幾個問題向您請教:如果是我,可能遵普濟消毒飲之義,加用殭蠶、連翹、牛蒡子等疏風清熱解毒之品透達外邪、兼解毒消腫,因連翹為瘡家之聖藥,甚至變銀花為連翹,您為什麼當時完全沒取普濟消毒飲之義呢?

仝小林教授答祝捷醫師問:

祝捷醫師,用普濟沒有問題,預想也會取得療效。但就我的情況而言,發病前一段時間,濕毒較重,正在服清肝膽濕毒的中藥。所以,取龍膽瀉肝湯的龍膽草、車前草、黃芩。雖未用普濟消毒飲,但取了五味消毒飲中的銀花、野菊花,用之解毒而透表。透表,連翹不如銀花。只要大的原則對,可選之藥會很多。此病例,為濕熱毒內伏,新感外邪,治當積極透邪為要。

(三)沈仕偉醫師(浙江省玉環縣人民醫院)問:

仝小林教授,此病由皮膚感染引起,為濕熱火毒之邪乘隙侵入,郁阻肌膚而發,屬於伏氣溫病的範疇,治療當清熱利濕解毒。您提到當積極透邪,透邪的目的為何?

仝小林教授答沈仕偉醫師問:

沈仕偉醫師,所謂的伏氣溫病,是一類以發熱為主症,從內而發的疾病。發病時,可以有發熱惡寒之表症,但無表邪。故伏氣溫病的辨識,至關重要。治伏氣,且莫為表症障眼,可從營血入手,直搗其穴,此治療之最緊要之處。此病為濕熱火毒之邪乘隙侵入,起病見惡寒發熱,繼而只發熱不惡寒,且無鼻塞流涕、咽痛等症,可參照伏氣溫病來論治,故方中予黃芩、龍膽草、金銀花、野菊花、車前草清熱利濕解毒,直搗巢穴。另外,還需要積極透邪,為何要透邪?便是給邪氣以出路。方中的柴胡、葛根、蘆根、石膏,便是透邪,引伏氣溫病透表而散。

病例討論

沈劍剛教授:此次疾病,您用雷霆之勢阻遏病勢,截斷扭轉了病情的進展,縮短了病程,這是我從您這次經歷中學到的最大體會。

仝小林教授:沈劍剛教授,外感之病,若來勢洶洶,大有吞吐之勢,其治必當大刀闊斧,所謂兩軍相遇勇者勝。所以用藥必須狠、準,用量必須足,才能打中疾病之七寸。如吳鞠通曾云:「治外感如將,兵貴神速,機圓法活....治內傷如相,坐鎮從容,神機默運……」。

對於急病,我主張用兩個策略:鯨吞和進逼。何為鯨吞?便是大小合適,速戰速決,一步到位。在治療,鯨吞法,就是大刀闊斧,斬關奪隘,一鼓作氣,鳴金收兵。常用於正氣尚足,病勢初萌,速效以求短程。而進逼,則是向目標步步逼近。在治療,進逼法,就是層層圍堵,不留縫隙,步步為營。常用於外感初起,大劑足量,首量加倍,一日數服,小效加量,大效遞減等手法。

沈劍剛教授:您對用量有何考慮?

仝小林教授:關於用量,我認為對量的運控能力,是衡量一個醫生臨床水平的重要尺度;能把握症、證、病之進退,準確而精準的用量,是一個醫生成熟的標誌。用量的大或小,關鍵還是看是否合乎病情。

如我們所提倡的經方大劑量,並非一味的大劑量,而是主要針對特定的病情(急危重症)、特定的階段(急性發作期)所採取的快速起效、遏制病勢的措施。病情一旦得到有效控制,則中病即止或中病即減,改用丸散膏丹善後調理。所謂合理用量在病情,大小巧用總相宜。在此病例中,可以看到我在體溫恢復正常後,藥物的服用量便減為1/4,繼而再減為1/8,即中病即減原則。

沈劍剛教授:俗話說「醫不自治」,大部分醫生能用此法醫人而不自醫,為何?顧慮太多,在用藥和劑量上,常對自己手軟。從某種意義上說,自醫要有足夠的膽識和對病機準確把握的自信。

仝小林教授:我常跟學生說:「工巧在臨證中歷練,膽識在經事中養成」。中醫幾千年來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其根源在於臨床療效。一個醫生要想達到遣方用藥得心應手、妙手起沉痾,這需要長時間的臨床積累和探索。醫者自治,用藥能果斷不猶豫,便是一種臨床積澱、厚積薄發的表現。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