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功效與作用
養血柔肝,緩中止痛,斂陰收汗。治胸腹脅肋疼痛,瀉痢腹痛,自汗盜汗,陰虛發熱,月經不調,崩漏,帶下。 宜:血虛陰虛之人胸腹脅肋疼痛,肝區痛,膽囊炎膽結石疼痛者宜食;瀉痢腹痛,婦女行經腹痛者宜食;自汗易汗盜汗者宜食;腓腸肌痙攣,四肢拘攣疼痛,不安腿綜合症患者宜食;同甘草配合用可以緩解各種胸腹及四肢疼痛。 忌:白芍性寒,虛寒性腹痛洩瀉者忌食;小兒出麻疹期間忌食;服用中藥藜蘆者忌食。
性味
苦酸,涼。
1、《本經》:"味苦,平。"
2、《吳普本草》:"桐君:甘,無毒。岐伯:鹹。李氏:小寒。雷公:酸。"
3、《別錄》:"酸,平微寒,有小毒。"
歸經
入肝、脾經。
1、《品彙精要》:"行手太陰、足太陰經。"
2、《本草經疏》:"手足太陰引經藥,入肝、脾血分。"
白芍的藥用價值
1、鎮痛作用 能抑制小鼠扭體、嘶叫、熱板反應,對嗎啡抑制扭體反應有協同作用,並能對抗戊四唑所致驚厥
2、解痙作用 對腸管和在位胃運動有抑製作用,顯著對抗催產素引起的子宮收縮
3、護肝作用 對四氯化碳、黃曲霉毒素B1、D-半乳糖胺 所致肝損傷有明顯保護作用
4、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 擴張冠狀動脈,降低血壓 (d-兒茶精和沒食子酸乙酯 有抗血栓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另有赤芍,為紅色
注意事項
虛寒之證不宜單獨應用。反藜蘆。
1.《本草經集注》:"惡石斛、芒硝。畏消石、鱉甲、小薊。反藜蘆。"2.《本草衍義》:"血虛寒人,禁此一物。古人有言曰,減芍葯以避中寒,誠不可忽。"3.《本草經疏》:"白芍葯酸寒,凡中寒腹痛,中寒作洩,腹中冷痛,腸胃中覺冷等證忌之。"4.《本草正》:"若脾氣寒而痞滿難化者忌用。"5.《藥品化義》:"疹子忌之。"6.《得配本草》:"脾氣虛寒、下痢純血、產後三者禁用。"
飲食宜忌
宜:血虛陰虛之人胸腹脅肋疼痛,肝區痛,膽囊炎膽結石疼痛者宜食;瀉痢腹痛,婦女行經腹痛者宜食;自汗易汗盜汗者宜食;腓腸肌痙攣,四肢拘攣疼痛,不安腿綜合症患者宜食;同甘草配合用可以緩解各種胸腹及四肢疼痛。
忌:白芍性寒,虛寒性腹痛洩瀉者忌食;小兒出麻疹期間忌食;服用中藥藜蘆者忌食。
你可能也喜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