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草藥彙編》
【拼音名】 Běi Shā Shēn
【英文名】 RADIX GLEHNIAE
【來源】本品為傘形科植物珊瑚菜Glehnia littoralis Fr. Schmidt ex Miq. 的乾燥根。夏、秋二季採挖,除去鬚根,洗淨,稍晾,置沸水中燙後,除去外皮,乾燥。或洗淨直接乾燥。
【性狀】本品呈細長圓柱形,偶有分枝,長15~45cm,直徑0.4~1.2cm。表面淡黃白色,略粗糙,偶有殘存外皮,不去外皮的表面黃棕色。全體有細縱皺紋及縱溝,並有棕黃色點狀細根痕。頂端常留有黃棕色根莖殘基;上端稍細,中部略粗,下部漸細。質脆,易折斷,斷面皮部淺黃白色,木部黃色。氣特異,味微甘。
【鑒別】本品橫切面:皮層為數列薄壁細胞,有分泌道散在。不去外皮的可見木栓層。韌皮部寬廣,射線明顯;外側篩管群頹廢作條狀;分泌道散列,直徑20~65μm,內含黃棕色分泌物,周圍分泌細胞 5~8 個。形成層成環。木質部射線寬 2~ 5 列細胞;導管大多成「V」形排列;薄壁細胞含糊化澱粉粒。
【炮製】除去殘莖及雜質,略潤,切段,曬乾。
【性味】甘、微苦,微寒。
【歸經】歸肺、胃經。
【功能主治】養陰清肺,益胃生津。用於肺熱燥咳,勞嗽痰血,熱病津傷口渴。
【用法用量】 4.5~9g。
【注意】不宜與藜蘆同用。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防蛀。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北沙參 《*辭典》
【拼音名】 Běi Shā Shēn
【別名】海沙參、銀條參、萊陽參(《江蘇植藥志》),遼沙參(《中藥志》),野香菜根(《中藥材手冊》),真北沙參(《衛生易簡方》)。
【來源】為傘形科植物珊瑚菜的根。7~8月或9月下旬採挖,除去地上莖及鬚根,洗淨泥土,放開水中燙後剝去外皮,曬乾或烘乾。
【原形態】
珊瑚菜(《江淮雜記》),又名:濱防風。
多年生草本,高5~35厘米。主根細長圓柱形。莖大部埋在沙中,一部分露出地面。葉基出,互生;葉柄長,基部鞘狀;葉片卵圓形,3出式分裂至2回羽狀分裂,最後裂片圓卵形,先端圓或漸尖,基部截形,邊緣刺刻,質厚。復傘形花序頂生,具租毛;傘梗10~20條,長1~2厘米;無總苞,小總苞由數個線狀披針形的小苞片組成;花白色,每1小傘形花序有花15~20朵;花萼5齒裂,狹三角狀披針形,疏生粗毛;花瓣5,卵狀披針形;雄蕊5,與花瓣互生;子房下位,花柱基部扁圓錐形。果實近圓球形,具絨毛,果稜有翅。花期5~7月。果期6~8月。
【生境分佈】生於海邊沙灘,或為栽培。分佈遼寧、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廣東、福建、台灣等地。主產山東、河北、遼寧、江蘇等地。
【性狀】乾燥根呈細圓柱形或直條狀,兩頭較細,很少有分歧,長15~30厘米,直徑3~8毫米。外表淡黃色,粗糙,具縱紋及未除盡的棕黃色栓皮,並有棕色點狀的支報痕跡,頂端往往殘留圓柱狀的根莖。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不整齊,淡黃色,中央有黃色放射狀的木質部,形成層呈圓環狀,深褐色。氣微,味甘。以根條細長、均勻色白、質堅實者佳。
【化學成份】根含生物鹼、豐富的澱粉。果實含珊瑚菜素。
【炮製】揀去雜質,除去莖基,用水略洗,撈出,稍潤,切段,曬乾。
【性味】
甘苦淡,涼。
1《本經逢原》:"甘淡,性寒,無毒。"
2《本草從新》:"甘苦味淡,微寒。"
【歸經】
入肺、脾經。
1《得配本草》:"入手太陰經。"
2《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陰經。"
【功能主治】
養陰清肺,祛痰止咳。治肺熱燥咳,虛癆久咳,陰傷咽干、口渴。
1《本草從新》:"專補肺陰,清肺火,治久咳肺痿。"
2《飲片新參》:"養肺胃陰,治勞咳痰血。"
3《東北藥植志》:"治慢性支氣管炎,肺結核,肺膨脹不全,肺膿瘍等。"
4《中藥志》:"養肺陰,清肺熱,祛痰止咳。治虛勞發熱,陰傷燥咳,口渴咽干。"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亦可熬膏或入丸劑。
【注意】
風寒作嗽及肺胃虛寒者忌服。
《本草從新》:"惡防己。反藜蘆。"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防蛀。
【附方】
1治陰虛火炎,咳嗽無痰,骨蒸勞熱,肌皮枯燥,口苦煩渴等證:真北沙參、麥門冬、知母、川貝母、懷熟地、鱉甲,地骨皮各四兩。或作丸,或作膏,每早服三錢,白湯下。(《衛生易簡方》)
2治一切陰虛火炎,似虛似實,逆氣不降,消氣不升,煩渴咳嗽,脹滿不食:真北沙參五錢。水煎服。(《林仲先醫案》)
【摘錄】《*辭典》
北沙參 《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本草匯言》。
【拼音名】 Běi Shā Shēn
【英文名】 coastal Glehnia Root, Root of coastal Glehnia
【別名】真北沙參;海沙參;根條參;菜陽參;遼沙參;野香菜根
【來源】
藥材基源:為傘形科植物北沙參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Glehnia littoralis F. Schmidtex Miq.
采收和儲藏:春參(二年生參)在第3年7月收,秋參(1年生參)在第2年9月收,以秋參為好,刨出根,去鬚根,洗淨,用開水燙後,剝去外皮,曬乾或烘乾。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高5-20cm。全株被白色柔毛。主根細長,圓柱菜,長達30cm,粗0.5-1.5cm,很少分枝。莖露於地上部分較短,地下部分伸長。基生葉質厚,有長柄;葉柄長5-15cm,基部寬鞘狀,邊緣膜質;葉片輪廓呈圓卵形至三角狀卵形,三出式分裂或三出式二回羽狀分裂,末回裂片倒卵形至卵圓形,長1-6cm,貢1-4cm,頂端圓至漸尖,基部楔形至截形,邊緣有缺刻狀鋸齒,齒緣白以軟骨質;葉柄和葉脈有細微硬毛;莖生葉形狀與基生葉相似,葉柄基部漸膨大成鞘狀。復傘形花序頂生,密被灰褐色長柔毛,逕3-6cm,花序梗長2-6cm;傘輻8-16,不等長,長1-3cm;無總苞片;小總苞片數片,線狀披針形,邊緣及背部必被柔毛;小傘形花序有花15-20;萼齒5,窄三角狀披針形,疏生粗毛;花瓣白色;花柱基短圓錐狀。又懸果圓球形橢圓形,長6-13mm,寬6-10mm,必被棕色長柔毛及絨毛,果稜有木栓質翅,分生果橫剖面扁橢圓形,有5個稜角,合生面平坦,油管較多,連成一圈,胚乳腹面略凹陷。花期5-7月,果期6-8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岸沙地、沙灘,或栽培於肥沃疏鬆的砂質壤土。
資源分佈:分佈於遼寧、河北、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台灣、廣東等地。
【栽培】
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濕潤氣候,能抗寒,耐乾旱,忌水澇,忌連作和花生茬。以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油砂土,砂壤土和沖積砂土栽種,不宜在粘土和低窪積水地種植。
栽培技術 用當年種子繁殖,秋季和春季均可播種。秋播在11月上旬,播前20多日濕潤種了,常翻動檢查,至種仁發軟。春播在早春開凍後,但必須在冬季將滾滾的種子放在室外潮濕處,埋於土中經受低溫冷凍處理,使種胚發育成熟。如春播干種子,當年不能出苗。播種分寬幅條播和窄幅條播。寬幅條播:播同寬15cm左右,行距25cm開溝,深4cm左右,種子與種子相隔4-5cm,開第2溝時溢土覆蓋前溝,覆土約3cm。窄幅條播:播幅寬6cm,行距15cm左右,方法與寬幅條播相同,播種量沙質壤土每1hm275kg,純沙地每1hm290-112.5kg。
田間管理 小苗有2-3片真葉時間苗,三角形留苗,株距3cm左右,在間苗時,需進行除草。由於是密植作物,且莖葉脆嫩易斷,不宜中耕除草,草多可拔除。春季如遇乾旱需酌情澆水,保持地面濕潤。生長後期地面積水應及時排水,發現小參苗現蕾,須及時摘除。生長後期可追施磷、鉀肥。
病蟲害防治 根結線蟲害,5月份開始發生,忌連作和花生茬,選用無病地。北沙參病毒病,徹底防治蚜蟲,紅蜘蛛等病毒傳播者,選無病株留種。銹病,用25%粉銹寧可濕性粉1000倍液噴霧,每10d1次,連續數次。大灰象甲(象鼻蟲—),清晨或傍晚進行人工捕殺,每1hm2用75-120kg,鮮蘿蔔條功其他盥菜;國90%敵百蟲100g,用少量水攔均作毒餌,於傍晚撒於地誘殺。鑽心蟲,在卵期及幼蟲初孵未鑽入前用90%敵百蟲噴殺。
【性狀】
性狀鑒別 根細長國cm,直徑0.2-1.5cm。表面淡黃白色,略粗糙,偶有殘留外皮;不去外皮的表面橫棕以,有不規則縱溝及裂隙,並有橫棕色橫長皮孔及較多點狀突起的細根痕。根頭漸細,有殘留莖基。質堅脆,易折斷,斷面皮部淺黃白色,形成層環深褐色,木部黃色,放射狀。氣微香,味微甜。
以粗細均勻、長短一致、去淨栓皮、色黃白者為佳。
顯微鑒別 根橫切面:未去外皮者木栓層2-11列細胞。皮層為數列細胞,有扁圓形分泌道散在,有的1個分泌道並列或中間溶合成一體。韌皮部寬廣,分泌道略呈環狀排列,類圓形,直徑24-135μm,分泌細胞4-10個;韌皮射線向外擴大成喇兄弟狀,並向一側彎曲。形成層環明顯。木質部導管單個散在或數個相聚,木射線寬1-3列細胞。本品薄壁細胞含糊化演粉粒。
粉末特徵:黃白色。1網紋導管直徑17-86μm,網孔長而寬。2分泌道多碎斷,分泌細胞含黃色分泌物,有的可見節條狀金黃色分泌物,直徑約至69μm。3糊化演粉粒呈不規則塊狀,未加工的可見演粉粒單粒圓形或類圓形,直徑2-22μm,臍點點狀,復粒稀少。此外,有木栓細胞及射線細胞。
【化學成份】根、根莖含多種香豆精類化合物:補骨脂素(psoralen),香柑內酯(bergapten),花椒毒素(xanthotoxin),異歐前胡內酯(isoimperatorin),歐前胡內酯(imperatorin),香柑素(bergaptin),9-牻牛兒醇基補骨脂素(9-geranyloxypsoralen),9-甲氧基異歐前胡內酯(c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