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其成

張其成,博士,教授。原名張其棖,男,1959年生,安徽歙縣人。現任: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後導師,圖書館主管副館長,國家級重點學科中醫基礎理論學術骨幹。兼任:中央民族大學哲學與宗教學系客座教授,南京大學國學研究所客座教授,東方國際易學研究院學術委員,中國中醫藥學會中醫文化研究會常務副主任委員等。1985-1988年北京中醫學院基礎部研究生,獲醫學碩士學位;1994-1997年北京大學哲學系博士生,獲哲學博士學位。1997-1999年在北京中醫藥大學完成中醫學博士後工作。現主要從事中醫理論(醫學哲學、中醫文化學)、中國哲學(易學與先秦哲學)的研究與教學。

獎勵

國家教委霍英東基金青年教師獎(1993年)

南京中醫藥大學首屆十佳青年(1994年)

江蘇省高校優秀青年骨幹教師(1994年)

安徽省自然科學三等獎(1997年)

安徽省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2000年)

安徽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001年)

全國首屆中醫藥優秀學術著作三等獎(2001年)

專著

《易道主幹》(第二版)(中國書店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名《易道:中華文化主幹》)

《易圖探秘》(第二版)(中國書店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名《易符與易圖》)

《象數易學》(瀋陽出版社,2001年)

《易學與中醫》(第二版)(中國書店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名《東方生命花園》)

《中國養生文化》(華夏出版社 2001年12月)

《陰陽五行新探》(待出)

主編

《易學大辭典》(華夏出版社,1992年)

《易經應用大百科》(東南大學出版社,1994年)

《易醫文化與應用》(華夏出版社,1995年)

《易學文化叢書》(中國書店出版社,1999年)

《醫古文》(高等中醫藥院校規劃教材,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年)

《中醫哲學基礎》(高等中醫藥院校規劃教材,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2年)

副主編、合著

《中醫藥文化通覽》(合著,世界圖書出版公司,1998)

《論醫中儒道佛》(副主編,中醫古籍出版社,1999年)

《儒道佛與中醫藥學》(副主編,中國書店,2000年)

《大醫精要——新安醫學研究》(副主編,華夏出版社,1998年)

《新安名醫考》(合著,安徽科技出版社,1990年)

《新安名醫腫瘤驗案》 (合著,上海科技出版社,1990年)

《新安醫籍叢刊》(針灸類)(校注,安徽科技出版社,1992年)

《新安醫籍叢刊》(醫經類)(校注,安徽科技出版社,1995年)

論文:在國家級學術刊物及國外學術刊物發表學術論文80餘篇。以下為發表論文分類目錄(部分):

中醫學類

1、模型與原型:中西醫的本質區別 醫學與哲學 1999,20(12):25-27

2、中醫理論模型的特徵、意義與不足 醫學與哲學 2000,21(2):45-47

3、再論「原型」與「模型」及其中醫學評判標準問題 醫學與哲學 2001(3):53-55

4、丹波父子對《內經》訓詁的貢獻 中國醫藥學報 1989(4)

5、中醫現代化悖論 中國醫藥學報 1999, 14(1):4-8

6、關於中醫幾個重要理論問題之我見 中國醫藥學報 2000,15(1):9-13

7、再論中醫特色不能丟 中國醫藥學報 2000,15(3):3-5

8、論中醫思維及其走向 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誌1996,(4):10-12

9、開放的圓—中國傳統生命科學的哲學命題 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誌1997,(3):12-15

10、中醫文化學體系的構建 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誌1999,(5):52-54

11、一部龍門藥方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誌 2000(3):封3-4

12、生命的「二體三用」模型 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 1997,20(1):24-27

13、《周易》與傳統生命科學 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1997,20(6): 6-9

14、對醫易研究的追問 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 1999,(3):2-4

15、從易學象數模式看中醫理論實質 南京中醫學院學報1994,10(6):1-3

16、五行與五臟的配屬過程 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社科版)2000,(1):16-18

17、中醫理論體系的起源探討 日本:中醫臨床1995,16(1)(2):96-102,96 –99

18、易學思維方式對中醫的影響 台灣:中華易學1995,16(5)(6):48-50,49-51

19、東方生命「二體三用」的模型 台灣:中華易學1997,18(5):55-60

20、丹波父子醫籍訓詁的特點 醫古文知識 1989(1):12-14

21、丹波父子醫籍訓詁的方法 醫古文知識 1989(3):3-5

22、以易訓醫 援易入醫 醫古文知識1994(2)(3):2-6,14-16

23、中醫古籍文獻研究的思考 醫古文知識1998,(3):28-30

24、東方文化復興的契機 中華氣功1999,(1)4-5

25、從練功之技到修身之道 中國氣功科學1999,(1):16-17

26、氣功師三戒 中國氣功科學1999,(9):11-12

27、論人體生命的「像數」模型 中國氣功科學 2000,(5):32

28、中醫存亡大論爭 中國氣功科學 2000,(8):28-29

29、中醫與《周易》 健康報 1996、5、24(2)

30、中醫、氣功與生命科學 健康報 1996、8、23(2)

31、從文化背景看中醫發展之路 健康報 1999、1、1(2)

32、認清中醫學概念的實質是中醫發展的前提 健康報 1999、3、26(2)

33、崇尚科學 抵制迷信 健康報 1999、8、9(2)

34、醫易研究回顧與展望 中國中醫藥報 1991、8、12(3)

35、中醫與《周易》 中國中醫藥報 1996、6、10(3)

36、醫易象數模型與人體生命模型 中國中醫藥報 1997、2、24(3)

37、中醫學是中國傳統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中醫藥報 1998、12、7(3)

38、心涵雨露萬家春 家庭中醫藥 2001,(1):1-2

39、日本江戶時期《內經》訓詁考據研究 《內經研究大成》1997,北京出版社

40、王清任學術思想探源 《王清任研究集成》2002,中醫古籍出版社

41、新安醫家《內經》研究概要 安徽中醫學院學報 1990,(4):18-20

42、余含棻《保赤存真》探要 安徽中醫學院學報 1989,(4):17-18

43、新安名醫張根桂經驗鱗爪 中醫雜誌 1988(10):69-70

易學與哲學類

1、易學象數思維與中華文化走向 哲學研究 1996,(3):65-73

2、象數與義理新論 哲學研究 1995,(10):64-68

3、卦象爻數源流考 中國哲學史 1997,(4):19-28

4、天人相應 儒醫相參 中國哲學史 1998,(3):125-127

5、論《周易》思維模式及偏向發展 周易研究 1994(1):52-58

6、醫易研究元問題及醫易研究的方法論 周易研究 1996,(2):83-88

7、陰陽魚太極圖考 周易研究 1997,(1):9-15

8、象數範疇論 周易研究 1998,(4):27-36

9、漢代象數學家的人文情懷 周易研究 2000,(1):66-71

10、象數與術數 國際易學研究 第三輯 1997:84-102

11、中國數本論學派 國際易學研究 第五輯 1999:162-179

12、論《周易》與《內經》的關係 國際易學研究 第六輯 2000:

13、象數義理體用論 象數易學研究 第一輯 1996:262-272

14、周敦頤太極圖考 象數易學研究 第二輯 1997:225-246

15、易學數學派太極觀 中國傳統哲學新論 1999:191-208

16、周易循環律及其普適意義 孔子研究1996,(3):15-20

17、邵雍:從物理之學到性命之學 孔子研究 2001,()

18、論象本論學派 東南學術 2000,(1):19-21

19、從醫儒互參角度研究宋明理學 炎黃文化研究 1998,(5):194-196

20、象數思維方式的特徵及其影響 安徽教育學院學報 2001,(1):1-5

21、面相手相是非談 人民日報 1996、9、20(9)

22、東方生命科學之光 人民日報 1995、6、9(9)

23、應重視「徽州學派」的研究 安徽日報 1995、8、25

24、給「徽州學派」以應有的地位 黃山日報 1995、9、3

25、論「徽州學派」 徽州師專學報 1996,(1):12-15

26、徽州學術的三期發展 黃山高專學報 2000(4):34-36

科研

已完成國家級項目1項、省部級項目3項,其中獲獎項目3項:

1、《新安名醫考證研究》,獲安徽省高校科技進步二等獎、安徽省自然科學三等獎(1997年)

2、《新安名醫疑難病治法研究》,獲安徽省高校科技進步二等獎、安徽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001年)

3、《易學與中醫》,全國首屆中醫藥優秀學術著作三等獎(2001年)

4、《中醫藥學與儒道佛思想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九五規劃重點項目(1996-2000)

5、《中醫學的特色與優勢研究》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研項目(1997-1999)

現主持科研課題3項

1、《中醫哲學範疇研究》北京中醫藥大學科研課題

2、《道藏醫藥文獻的整理與數字化處理》北京中醫藥大學科研課題

3、《中醫陰陽五行的本體與特徵研究》,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文化研究中心課題

教學

1、 指導博士後1名

2、 指導碩士生5名

3、 協助指導博士生6名(其中含北京大學博士生2名)。

4、 主講研究生課程《中醫文化學》,主講本科生課程:《中醫哲學基礎》、《醫古文》、《周易與儒道佛》。

電子信箱

zhangqicheng@yahoo.com.cn

zhqicheng@263.com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