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參

【出處】《本草從新》

【拼音名】Hǎi Shēn

【來源】為刺參科動物刺參或其他種海參的全體。海參捕得後,除去內臟,洗淨腔內泥沙,入適當的鹽水中燒煮約1小時,撈起放冷,經曝曬或烘焙至八、九成干時,再入蓬葉液中略煮,至顏色轉黑時,取出曬乾。

【原形態】

刺參(《本草從新》),又名:沙噀、海鼠。

體長筒狀,長20~40厘米,寬3~6厘米,橫斷面略呈四角形。腹面平坦,黃褐色或赤褐色,管足沿腹面排列成3條不規則的縱帶。背面黃褐色或栗褐色,略隆起,具4~6行大小不等、排列不規則的圓錐狀肉刺。口在前端,偏於腹面,周緣圍生具分枝的觸指20個,觸指有觸指囊;觸指基部、口之背面有1乳突。生殖孔即位於乳突處。

生活於淺海中岩石底及細沙泥底、海藻繁茂、波流靜穩而無淡水注入處。以小型的動植物.如有孔蟲、腹足類、橈足類、硅藻類及混在泥沙中的有機質為食料。生殖期約在5~7月,產卵後即潛入巖間夏眠。

【生境分佈】分佈我國黃、渤海區。

【化學成份】

含甾醇、三萜醇,其中有海參毒素,產率8.7毫克%,是一種抗霉劑,在6.25~25微克/毫升的濃度能抑制多種黴菌。又含一種粘蛋白,含氮12.00%,其多糖部分氨基己糖、已糖醛酸和硫酸的分子比為2:1:1。另含一種糖蛋白,中含巖藻糖約60%。

食用干海參含水分21.55%,粗蛋白質55.51%,粗脂肪1.85%,灰分21.09%。水浸海參含水分76%,蛋白質21.5%,脂肪0.3%,碳水化物1%,灰分1.1%,鈣118毫克%,磷22毫克%,鐵1.4毫克%。每公斤干海參含碘6000微克。

【性味】

鹹,溫。

1《本草從新》:甘鹹,溫。

2《藥性考》:鹹,寒。

3《本草求原》:甘鹹,微寒,滑,無毒。

【歸經】

1《本草再新》:入心、腎二經。

2《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陰、少陰經。

【功能主治】

補腎益精,養血淘燥。治精血虧損,虛弱勞怯,陽痿,夢遺,小便頻數,腸燥便艱。

1《本草從新》:補腎益精,壯陽療痿。

2《藥性考》:降火滋腎,通腸潤燥,除勞怯症。

3《食物宜忌》:補腎經,益精髓,消痰涎,攝小便,壯陽療痿,殺瘡蟲。

4《綱目拾遺》:生百脈血,治休息痢。

5《本草求原》:潤五臟,滋精利水。

6《隨息居飲食譜》:滋陰,補血,健陽,潤燥,調經,養胎,利產。凡產後、病後衰老尪孱,宜同火腿或豬羊肉煨食之。

7《現代實用中藥》:為滋養品。治肺結核,神經衰弱及血友病樣的易出血患者,用作止血劑。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煮食或入丸劑。

【注意】

1《本草求原》:瀉痢遺滑人忌之,宜配澀味而用。

2《隨息居飲食譜》:脾弱不運,痰多便滑,客邪未盡者,均不可食。

【附方】

1治腰痛、夢遺、洩精:海參一斤,全當歸(酒炒)、巴戟肉、牛膝(鹽水炒)、破故紙、龜版、鹿角膠(烊化)、枸杞子各四兩,羊腎(去筋生打)十對,杜仲(鹽水炒)、菟絲子各八兩,胡桃肉一百個,豬脊髓十條(去筋)。共研細末,鹿角膠和丸。每服四錢,溫酒送下。(《中國醫學大辭典》海參丸)

2治虛火燥結:海參、木耳(切爛),入豬大腸煮食。(《藥性考》)

3治休息痢:海參每日煎湯服。(《綱目拾遺》)

【備註】此外,尚有幾種光參,是瓜參科動物,多產於福建、廣東沿海,品質較次。

【摘錄】《*辭典》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