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甘草

【出處】《內蒙古中草藥》

【拼音名】Kǔ Gān Cǎo

【別名】苦豆根(《內蒙古中草藥》)。

【來源】為豆科植物苦豆子的根。夏、秋採挖,切片,曬乾。

【生境分佈】產內蒙古。

【性狀】乾燥根呈長圓柱形,稍彎曲,一般切成長約15~20厘米的小段,逕約0.8~2厘米。表面棕黃色至褐色,粗糙,有明顯的縱皺紋及裂紋,具橫向皮孔,有時有支根痕。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纖維性,淡黃色。平整的切面木質部作放射狀排列,有裂隙。氣微弱,味苦。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治痢疾,濕疹,牙痛,咳嗽。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3錢。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調敷。

【附方】

1治赤痢:苦豆子根、蒲公英各五錢。水煎服。

2治濕疹,皮膚瘙癢:苦豆子根五錢至一兩。水煎服或熏洗患處。

3治牙痛:苦豆子根二錢。水煎服。

4治燙傷:苦豆子根適量。研末,油調外敷。(性味以下出《內蒙古中草藥》)

5治痢疾,黃疸熱病,狂躁:苦豆子根二至三錢。煎湯服。(《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

【摘錄】《*辭典》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