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針療法

耳針療法是用針刺或灸等方法刺激耳廓上的穴位,以治療全身疾病的一種方法。耳針源於中醫學,但又融合了現代的解剖學、生理學,它既與祖國醫學的臟腑、經絡學說有著密切聯繫,又與現代醫學的解剖學、生理學不可分割。其作用機制,祖國醫學力求從臟腑經絡的角度進行闡述,現代醫學試圖沿神經體液學說的方向進行探討,二者的理論均具雛形,有待於形成完整的體系。早在《陰陽十一脈灸經》中就有「耳脈」的記載,《內經》則較詳盡地論及耳與經脈、經別、經筋、臟腑氣血的關係,以及藉耳診治疾病的經驗。如《靈樞•邪氣臟腑病形》說:「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氣血皆上注於目而走空竅,……其別走於耳而為聽……」後世醫家對於耳廓診治疾病的機理也有很多探索,如《太平聖惠方》載有:「耳,宗脈之所聚也,若精氣調和,則腎臟強盛,耳聞五音,若勞傷氣血……則耳聾,然五臟六腑十二經脈皆有絡於耳。」1957年法國醫學博士P•Nogier發表了世界上第一張形如胚胎倒影的耳穴圖,為耳穴診治疾病提供了更完善的理論基礎。

關於耳與經絡密切聯繫的文獻散見於《靈樞》「經脈」「經別」及「經筋」各篇。直接入耳中者,如「小腸手太陽之脈,……其支者,……卻入耳中。」「三焦手少陽之脈,……其支者,系耳後直上,出耳上角,……其支者,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也有分佈於耳周者,如「胃足陽明之脈,……上耳前。」「膀胱足太有分佈於耳周者,如「胃足陽明之脈,……上耳剛。」「膀肌足太陽之脈,……其支者,從巔至耳上角。」經別之入耳中者,如「手陽明之別,……其別者入耳,合於宗脈。」布耳後者,如「手心圭之正,……出耳後。」經筋之入耳中者,如「手太陽之筋,……兵支者,入耳中。直者出耳上」,「足少陽之筋,……其支者從頰譬於耳前」,「手少陽之筋,……其支者……循耳前」,此外,手足少陰太陽足陽明之絡皆會於耳中。可見,循行於耳前的經脈與手足三陽經關係最為密切,六條陰經雖不直接入耳,但卻通過經別與陽繹相合與耳貫通。。 耳不僅與經絡有著密切的關係,與臟腑也緊密相連。如《素問•臟器法時論》云:「肝病者……虛則……耳無所聞,……氣逆則頭痛,耳聾不聰」。《素問•玉機真髒論》又云:「脾……不及則令人九竅不通。」《難經•四十難》日:「肺主聲,令人聞聲。」《靈樞.脈度》說:「腎氣通於耳,腎和則耳能聞五音矣。」《素問。評熱虛實論》謂:「頭痛耳鳴,九竅不利,腸胃之所生也」 。

由此可知,耳與全身臟腑經絡息息相關。當臟腑發生病變時,通過經絡的反應和傳導作用,在耳廓相應的區域就會有所反應,並依此進行治療。

【操作方法】

一、耳廓的表面解剖

耳廓前面

耳輪:耳廓邊緣的捲曲部分,其後上方稍隆起處叫「耳輪結節」,深入至耳輪內的橫行突起部分叫「耳輪腳」,耳輪與耳垂的交界處叫「耳輪尾」。

對耳輪:耳輪邊緣內側與耳輪相對的上部有分叉的隆起部分,其上分叉的一支為「對耳輪上腳」,其下分叉的一支為「對耳輪下腳」。

三角窩:對耳輪上下腳之間構成的三角形凹陷處。

耳舟:耳輪與對耳輪之間的凹溝。

耳屏:耳廓前面的瓣狀突起處。

屏上切跡:耳屏上緣與耳輪腳之間的凹陷處。

對耳屏:耳垂上部,與耳屏相對的隆起處。

屏間切跡:耳屏與對耳屏之間的凹陷處。

屏輪切跡:對耳屏與對耳輪之間的凹陷處。

耳垂:耳廓最下部無軟骨的皮垂。

耳甲:由對耳屏和弧形的對耳輪體部及對耳輪下腳圍成的凹窩,其耳輪腳以上的為「耳甲艇」,耳輪腳以下的為「耳甲腔」。

外耳道開口:在耳甲腔內,被耳屏遮蓋著的孔竅。

上耳根:耳廓上緣與頭皮附著處。

下耳根:耳垂與面頰部附著處。

耳廓背面 主要有與前面結構相對應的3個面、4個溝和4個隆起。

3個面:

耳輪背面:耳輪的外側面,因耳輪是向前捲曲的,故此面多向前外方。

耳輪尾背面:在耳舟隆起與耳垂背面之間的平坦部分。

耳垂背面:即耳垂背面的平坦部分。

4個溝:

對耳輪溝:對耳輪上腳與對耳輪體部背面的凹溝。

對耳輪下腳溝:對耳輪下腳的背面,廷一條從內上略向外下行走的凹溝。

耳輪腳溝:在耳輪腳的背面,此溝向內上方延伸並分為上下兩支。

對耳屏溝:在對耳屏突起的背面凹陷中。

4個隆起:

耳舟隆起:即耳舟的背面。

三角窩隆起:指三角窩的背面。

耳甲艇隆起:即耳甲艇背面之隆起。

耳甲腔隆起:指耳甲腔背面之隆起。

二、耳穴分佈規律、定位與主治

1.分佈規律一般分佈規律是:與面頰相應的穴位在耳垂;與上肢相應的穴位在耳舟;與軀幹相應的穴位在耳輪體部;與下肢相應的穴位在對耳輪上、下腳;與腹腔相應的穴位在耳甲艇;與胸腔相應的穴位在耳甲腔;與消化管相應的耳穴分佈在耳輪腳周圍……。耳穴的這些分佈規律,大體形如一個倒置在子宮內的胎兒。

2.定位與主治

耳輪腳部

耳中:在耳輪腳。主治呃逆、蕁麻疹、皮膚瘙癢症、小兒遺尿症,咯血。

耳輪部

直腸:近屏上切跡的耳輪處,與大腸同水平。主治便秘、腹瀉、脫肛、痔瘡。

尿道:直腸上方,與膀胱同水平的耳輪處。主治尿頻、尿急、尿痛、尿瀦留。

外生殖器:尿道上方,與交感同水平的耳輪處。主治睪丸炎、附睪炎、外陰瘙癢症。

肛門:與對耳輪上腳前緣相對的耳輪處。主治痔瘡、肛裂。

耳尖:耳輪頂端,與對耳輪上腳後緣相對的耳輪處。主治發熱、高血壓、急性結膜炎、麥粒腫。

肝陽:在耳輪結節處。主治頭暈、頭痛、高血壓。

輪1~輪6:在耳輪上,自耳輪結節下緣至耳垂下緣中點劃為5等份共6個點,由上而下依次為輪1、輪2、輪3、輪4、輪5、輪6。主治扁桃體炎、上呼吸道感染、發熱。

耳舟部

指:將耳舟分成6等份,自上而下第1等份為指。主治:甲溝炎、手指疼痛和麻木。

風溪:指腕兩穴之間。主治蕁麻疹、皮膚瘙癢症、過敏性鼻炎。

腕:第2等份為腕。主治腕部疼痛。

肘:第3等份為肘。主治肱骨外上髁炎、肘部疼痛。

肩:第4等份為肩。主治肩關節周圍炎、肩部疼痛。

鎖骨:第5等份為鎖骨。主治肩關節周圍炎。

對耳輪部

趾:對耳輪上腳的後上角,近耳尖部。主治甲溝炎、趾部疼痛。

跟:對耳輪上腳的前上角,近三角窩上部。主治足跟痛。

踝:趾、跟與膝之間。主治踝關節扭傷。

膝:對耳輪上腳的中1/3處。主治膝關節腫痛。

髖:對耳輪上腳的下1/3處。主涪髖關節疼痛、坐骨神經痛。

臀:對耳輪下腳的後1/3處。主治坐骨神經痛、臀筋膜炎。

坐骨神經:對耳輪下腳前2/3處。主治坐骨神經痛。

交感:對耳輪下腳的末端與耳輪交界處。主治胃腸痙攣、心絞痛、膽絞痛、輸尿管結石、植物神經功能紊亂。

頸椎:在對耳輪體部。將輪屏切跡至對耳輪上下腳分岔處分為5等份,下1/5為頸椎,中2/5為胸椎,上l/5為腰骶椎。主治落枕、頸椎綜合征。

胸椎:位置見上。主治胸脅疼痛、經前乳房脹痛、乳腺炎、產後泌乳不足。

腰骶椎:位置見上。主治腰骶部疼痛。

頸:頸椎前側耳腔緣。主治落枕、頸項腫痛。

胸:胸椎前側耳腔緣。主治胸脅疼痛、胸悶、乳腺炎。

腹:腰骶椎前側耳腔緣。主治腹痛、腹脹、腹瀉、急性腰扭傷。

三角窩部

神門:在三角窩內。對耳輪上下腳分岔處稍上方。主治失眠、多夢、痛症、戒斷綜合征。

盆腔:在三角窩內。對耳輪上下腳分岔處稍下方。主治盆腔炎。

角窩中:在三角窩內中1/3:主治哮喘。

內生殖器:在三角窩前1/3凹陷處。主治痛經、月經不調、白帶過多、功能性子宮出血、遺精早洩。

角窩上:三角窩前上方。主治高血壓。

耳屏部

外耳:屏上切跡前方近耳輪部。主治外耳道炎、中耳炎、耳鳴。

外鼻:耳屏外側面正中稍前。主治鼻前庭炎、鼻炎。

屏尖:耳屏上部隆起的尖端。主治發熱、牙痛。

腎上腺:耳屏下部隆起的尖端。主治低血壓、風濕性關節炎、腮腺炎、間日瘧、鏈黴素中毒性眩暈。

咽喉:耳屏內側面上1/2處。主治聲音嘶啞、咽喉炎、扁桃體炎。

內鼻:耳屏內側面下1/2處。主治鼻炎、副鼻竇炎、鼻衄。

對耳屏部

對屏尖:對耳屏的尖端。主治哮喘、腮腺炎、皮膚瘙癢症、睪丸炎、副睪炎。

緣中:對屏尖與輪屏切跡之間。主治遺尿、內耳眩暈症。

枕:對耳屏外側面的後上方。主治頭痛、頭暈、哮喘、癲癇、神經衰弱。

顳:在枕穴與額穴連線中點。主治偏頭痛。

額:對耳屏外側面的前下方。主治頭痛、頭暈、失眠、多夢。

皮質下:對耳屏內側面。主治痛症、間日瘧、神經衰弱、假性近視。

耳甲部

心:耳甲腔中央。主治心動過速、心律不齊、心絞痛、無脈症、神經衰弱、癔病、口舌生瘡。

肺:耳甲腔中央周圍。主治咳喘、胸悶、聲音嘶啞、痤瘡、皮膚瘙癢症、蕁麻疹、扁平疣、便秘、戒斷綜合征。

氣管:在耳甲腔內。外耳道口與心穴之間。主治咳喘。

脾:耳甲腔的後上方。主治腹脹、腹瀉、便秘、食慾不振、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