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綱目》
【拼音名】Shān Zhā Gēn
【原形態】植物形態詳山楂條。
【性味】《分類草藥性》:甘,平,無毒。
【功能主治】消積,祛風,止血。治食積,痢疾,關節痛,咯血。
1《綱目》:消積。治反胃。
2《分類草藥性》:消中膈之氣,去肉積。
3《浙江民間草藥》:祛風活血。治關節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
【附方】
1治消化不良,小兒食積:野山楂根、果各四錢,車前草三錢。水煎服。
2治關節痛:山楂根、紫籐根、活血龍、桂枝、絡石籐、忍冬籐各三至五錢。煎汁沖酒服。
3治肺結核咯血:野山楂根一至二兩,水煎汁,再用白茅花三至五錢,燒灰,以藥汁沖服。(1方以下出《浙扛民間常用草藥》)
4治細菌性痢疾:山楂根五錢,小果薔薇(七姊妹)根五錢。水煎,分二次服,每日一劑。(《單方驗方調查資料選編》)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