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針療法

口針療法,是針刺口腔粘膜上的穴位,以治療全身疾病的一種方法。臟腑通過經脈與口密切聯繫:足陽明經「環唇」,足厥陰經「環唇內」,手陽明經「挾口」,足陽明經「出挾口」,足陽明經別「出於口」,沖任之脈「絡唇口」,督任二脈會於口。因此,五臟六腑之病變可通過口腔反應出來。針刺口腔粘膜上特定穴位,可以治療臟腑疾病,也可治療肢體疾患。

【操作方法】

一、穴位定位

1.上肢區域位於上頜側切牙到第2磨牙及口腔前庭粘膜

(1)上臂穴:位於上頜左側第2雙尖牙與第1磨牙之間口腔粘膜。

(2)前臂穴:位於上頜左側尖牙與第1雙尖牙之間口腔前庭粘膜處。

2.下肢區域位於下頜下切牙到第3磨牙及口腔前庭粘膜處。

(1)坐骨神經穴:位於下頜左側第1磨牙與第2磨牙之間牙齦下方粘膜處。

(2)大腿穴:位於下頜左側第2雙尖牙與第1磨牙之間齒齦下方口腔前庭粘膜處。

(3)膝關節穴:位於下頜左側第1、2尖牙之間齒齦下方口腔前庭粘膜處。

(4)小腿穴:在下頜左側尖牙與第1雙尖牙之間齒齦下方口腔前庭粘膜處。

上述兩區域的穴位分佈,左右相同。

3.神經區位於上頜中切牙間齒齦上方口腔前庭粘膜處。

4.泌尿區位於上頜中切牙間齒齦上方固有口腔粘膜處。

5.消化區位於下頜左側尖牙齒齦下方固有口腔粘膜處。

6.五臟區位於下頜右側側切牙齒齦下方固有口腔粘膜處。

7.眼及降壓區位於上頜左側側切牙齒齦上方口腔前庭粘膜處。

8.腰部區位於上頜右側側切牙齒齦上方口腔前庭粘膜處。

9.皮膚區位於下頜左側第1磨牙齒齦下方口腔前庭粘膜處。

二、取穴原則

1.對症取穴根據病症所在部位的對應區域選穴,如咳嗽,病位在肺,肺氣不宣所致,取五臟區。

2.按部位取穴腰病取腰區,皮病取皮區,眼疾取眼區,頭病取頭區。

3.交叉取穴左側有病取右側穴位,右側有病取左側穴位。

三、操作——

常規消毒,選用30號1.7~5cm(0.5~1.5寸)毫針,讓患者坐正,半張口,術者用無菌紗布墊在患者上、下唇部,以手指將兩唇上下拉開,針刺時,針尖與口腔粘膜呈15。~30。,斜刺或平刺刺入口針穴位。針刺得氣後,留針30分鐘左右。拔針時,一手用紗布裹住捏住唇部,另一手拔出針,以防疼痛、出血。

【主治病症】

一、中風偏癱、小兒麻痺後遺症、坐骨神經痛

用口針療法。取上肢區域、下肢區域、坐骨神經區。除上述病症外,還可治肩臂疼痛、前臂腫痛、腰腿冷痛、膝關節痛、腓腸肌痙攣。

二、面神經麻痺、三叉神經痛、神經性頭痛、落枕

用口針療法。取神經區、頭部區。

三、急性腰扭傷、腰肌勞損

用口針療法。取腰區。

  【注意事項】

  1.嚴格消毒,防止口腔感染。

  2.取穴要准,進針動作要輕緩,防止出血。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