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針是指九種醫療用具,包括長、短、大、小的針具和按摩用的圓棒和割治用的小刀,九種不同形狀的針具各有不同的用途。
仿古九針總圖
鑱針
形狀:長一寸六分,形似箭頭,頭大末銳,當末端一分處收小,形成尖端,後人有稱為「箭頭針」。近人在此基礎上發展為皮膚針。
用途:淺刺皮膚而不能深入,用於瀉血;治頭身熱症等。
圓針
形狀:長一寸六分,針身圓柱形,針頭卵圓。後人有稱為「圓頭針」。
用途:揩摩體表,治分肉間氣滯,不傷肌肉。為按摩用具。
鍉針
形狀:長三寸半,針頭如黍粟形,圓而微尖。近人有稱為「推針」。
用途:按壓經脈,不能深入(「按脈勿陷」),為按壓穴位用具。鋒針
形狀:長一寸六分,針身圓柱形,針頭鋒利,呈三稜錐形。後人稱為「三稜針」。
用途:點刺瀉血,治癰腫、熱病等。
鈹針
形狀:長四寸,寬二分半,形如劍。後人有稱為「劍頭針」。
用途:割治癰膿外症。為外科用具。
圓利針
形狀:長一寸六分,末端尖銳,中部略膨大,針身反細小,圓而且利,能深刺。
用途:癰腫、痺證的深刺。毫針
形狀:長一寸六分或三寸六分,針身細小如毫毛,不傷正氣。為臨床最常用的針具。
用途:通調經絡,治寒熱、痛痺等。
長針
形狀:長七寸,針身細長而鋒利。後人稱為「環跳針」,近人又發展為「芒針」。
用途:深刺,治「深邪遠痺」。
大針
形狀:長四寸,針身粗圓。
用途:瀉水,治關節積液。後人用作火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