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內針療法是以特製的小型針具固定於腧穴部的皮內或皮下進行較長時間埋藏的一種療法,又稱埋針法。它是古代留針方法的發展。臨床上對需作較長時間留針的病症,可採用本法。
【操作方法】
一、針具
皮內針是用不銹鋼絲特製的小針,有顆粒型、撳針型兩種。
1.顆粒型(麥粒型) 一般針長約lcm,針柄形似麥粒或呈環形,針身與針柄成一直線。
2.撳針型(圖釘型)針身長約0.2~O.3cm,針柄呈環形,針身與針柄呈垂直狀。
二、操作
1.顆粒型皮內針左手拇食指按壓穴位上下皮膚,稍用力將針刺部皮膚撐開固定,右手用小鑷子夾住針柄,沿皮下將針與所刺經脈成十字交叉狀刺入真皮內,針身可沿皮下平行埋入0.5~1. Ocm。然後在露出皮外部分的針身和針柄下的皮膚表面之間粘貼一小塊方形(1.OXI.Ocm2)膠布,再用一條較前稍大的膠布覆蓋在針上固定。
2.撳針型皮內針多用於面部及耳穴等須垂直淺刺的部位。用時以小鑷子或持針鉗夾住針柄,將針尖對準穴位輕輕刺人,然後以小方塊膠布固定。也可用小鑷子夾針將針柄放在預先剪好的小方塊膠布上粘住,手執膠布將其連針貼刺在選定的穴位上。
埋針的時間可視病情決定,一般1~2天,多者可埋6~7天,暑熱天埋針不宜超過2天,以防止感染。
【主治病症】
一、遺尿、遺精、早洩、陽痿
用顆粒型皮內針。取三陰交。遺尿配列缺。
二、月經不調、產後腹痛、閉經、功能性子宮出血、子宮脫垂、盆腔炎、宮頸炎
用顆粒型皮內針。月經不調取三陰交,月經先期加膈俞,月經後期加肝俞或足三里,月經先後無定期加肝俞。產後腹痛取三陰交、腰陽關、腎俞、阿是穴。閉經取血海、足三里。功能性子宮出血取關元、足三里、三陰交、陰陵泉。子宮脫垂取關元、足三里。盆腔炎、宮頸炎取氣海、關元、肝俞、三陰交。
三、小兒腹瀉、小兒遺尿、小兒夜啼
1.用撳針型皮內針。小兒腹瀉取耳穴之大腸、小腸、交感。
2.用顆粒型皮內針。小兒遺尿取中極、長強、腎俞、三陰交,小兒夜啼取長強、三陰交。
四、偏頭痛、肩關節周圍炎、坐骨神經痛
用顆粒型皮內針。取阿是穴為主。
五、哮喘、胃痛、膽絞痛
用顆粒型皮內針。哮喘取肺俞、定喘、豐隆、膻中、天突,胃痛取鳩尾、胃俞,膽絞痛取膽俞、陰陵泉、陽陵泉。
【注意事項】
1.每次取1~2穴,一般取單側,或取雙側對稱同名穴。
2.埋針要選擇易於固定和不妨礙肢體活動的穴位。
3.埋針後,患者感覺刺痛或妨礙肢體活動時,應將針取出重埋或改用其他穴位。
4.針刺前應對針體詳細檢查,以免發生折針事故。
5.注意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