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暈(高血壓)驗方秘方

[辨證方]


1、寒 證

鄺安坤:頭昏眼花,耳鳴,腰酸,畏寒,陽萎遺精,尿頻數,舌質淡嫩,脈沉。金匱腎氣丸。

干地黃24克 山藥12克 山萸肉12克 澤瀉9克 丹皮9克 肉桂3克 附子(炮)3克 茯苓9克

--《高血壓在中國》


2、熱 證

魏長春:降壓調肝湯,治療高血壓肝陽上亢,頭痛眩暈,行走欲僕,脈弦硬,舌紅,煩躁失眠,或有肢麻。

谷精草30克 野菊花9克 夏枯草12克 旱蓮草30克 決明子 廣地龍 淮牛膝 桑寄生 鉤籐各15克

水煎服。

--《中醫實踐經驗錄》

龔志賢:治高血壓方,治療因肝陽上亢所致的頭痛、眩暈、耳鳴、脈弦實。

川芎12克 菊花20克 地龍10克 川牛膝15克 夏枯草30克 地骨皮15克 玉米須30克

水煎。日1劑,分2次服。

--《龔志賢臨床經驗集》

陸芷青:余臨證五十年,所診高血壓病者,肝陽上亢者最多,以眩暈、兩腳輕浮、如坐水中、舌紅苔黃、脈弦為主症。方用:

石決明30克(先煎) 夏枯草16克 滁菊花15克 黃芩9克 鉤籐12克(後下) 桑寄生15克 炒白芍9克 川牛膝9克 杜仲12克 地龍9克 川芎5克

如見口燥咽干,加生地18克、元參12克。上藥水煎,連服15帖,舒張壓與收縮壓可下降15~30毫米汞柱。

--《名醫特色經驗精華》

孫伯揚:眩暈頭脹而痛,午後較重,煩急易怒,用養血平肝湯。

生地20克 白芍葯15克 川芎10克 菊花12克 鉤籐12克 決明子15克 膽草炭10克 菖蒲8克 遠志10克     川楝8克 夏枯草15克 牛膝15克

--《北京市老中醫經驗選編》(二)

賈福華:某些高血壓病人,頭暈脹痛,間或煩躁,面色潮紅,同時有小便頻數現象者,用下方幾劑藥後可使眩暈症狀緩解,血壓下降到正常範圍,有可喜的成效。

白蒺藜9克 菊花9克 黃芩9克 夏枯草15克 熟女貞15克 肉桂1.5克(研末吞)

--《上海老中醫經驗選編》

張子琳:平肝清暈湯,治眩暈。每逢用腦過多,或因心情激動及精神緊張而增劇,伴有急躁易怒,耳鳴目昏,口乾少寐,舌紅,苔薄黃,脈弦數。對現代醫學中的高血壓、腦動脈硬化以及一些神經衰弱和腦部疾患等所引起的眩暈,均有顯效。

生白芍12克 生地15克 生石決明15克 生龍骨15克 生牡蠣15克 菊花9克 白蒺藜12克

--《名老中醫醫話》


3、虛 證

陸芷青:腎陽不足,腎陰虧虛,症見眩暈腰酸,下肢無力,舌淡紅,脈沉關弦尺弱,用杞菊地黃丸改湯劑,加牛膝、川芎、淡附片,降壓效果頗佳。

熟地30克 丹皮9克 澤瀉15克 淮山藥15克 山萸15克 枸杞9克 菊花9克 茯苓12克 牛膝9克 川芎5克 淡附片3克

水煎服。若不用附片則無降壓效能。

--《名醫特色經驗精華》

賈福華:我在1965年3月參加上海市效農村巡迴醫療工作,在臨床上見到眩暈患者很多,如照傳統用藥,則對農民經濟負擔較重,於是從「驗、便、廉」出發,制定了一個處方,在臨床上運用於頭暈(沒有脹痛)目眩,視物模糊,耳鳴音微,心悸不寐,自汗盜汗,脈細等症狀,取得了滿意的療效。

炙黃芪9克 紫丹參9克 炒白芍9克 淮小麥15克

--《上海老中醫經驗選編》


4、實 證


    鄺安坤:血脈瘀阻,頭痛經久不愈,固定不移,舌質帶紫,脈澀或一側脈微細不易觸及。血府逐瘀湯。

桃仁12克 紅花9克 當歸9克 川芎5克 赤芍6克 生地9克 牛膝9克 柴胡3克 枳殼6克 桔梗5克 甘草3克

--《高血壓在中國》


[食療方]

王綿年:何首烏粥,對防止高血壓、血管硬化等心血管系統疾病很有幫助。先用何首烏30~60克,入砂鍋濃煎取汁,與粳米60克、冰糖適量同煮為粥,早晚服食。大便溏薄者忌服。

--《中國中醫藥報》1990;3;5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