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診的起源與發展(一)

有關舌診的論述在醫籍中最早見於《內經》,如《紊問·脈要精微論篇》說:「心脈搏堅而長,當病舌卷不能言。』』因手少陰心經起於心,挾咽喉,因心有病,面引起「舌卷不能言」的症狀。《素問·熱論篇》說:「傷寒一日,巨陽受之,五日少陰受之,少陰脈貫腎絡於肺,系舌本,故口燥舌乾麵渴……十一日少陰病衰,渴止不病,舌干已而嚏……大氣皆去,病日已矣。」是說人體感受寒邪,表證未解,化熱入裡,舌干是裡熱的徵象。「舌干已」是裡熱已退,律液恢復,病癒的表現。

《索問·剌熱篇》說:「肺熱病著,先淅然厥,起毫毛,惡風寒,舌上黃身熱。」是將舌上黃身熱作為表證未解,化熱人裡的質證。《索問·大奇論篇》說:「胃脈沉鼓澀,胃外鼓大,心脈小堅急,皆鬲偏枯……不喑舌轉,可治,三十日起,其從者,喑,三歲起。」是根據舌體運動是否靈活,和有無語言障礙來撰斷病情的輕重和恢復的時間長短。《靈樞·熱病第二十三》說:「舌本爛,熱不已者,死。」是因裡熱面造成的舌爛。如熱仍不退,病情就要加重並危險。《靈樞·剌節真邪第七十五》說:「陰氣不足則內熱,陽氣有餘則外熱,內熱相搏,熱於懷炭,外畏綿帛,近不可近身,又不可近席,腠理閉塞,則汗不出,舌焦唇偏。」是邪熱既盛,又不汗出,熱不得外洩,而舌焦唇撰。《難經·二十四難》說:「足厥陰氣絕,即筋縮,引卵與舌卷……故舌卷卵縮,此筋先死。」是因厥陰肝經氣絕,面出現的卵縮舌卷。

《內經》雖然沒有將「舌診」做為專題論述,但從散在的各篇有關舌診的內容可以著出,不同的疾病在舌上有它不同的反映,心病可以引起舌卷和語言障礙;邪熱亢盛可以引起舌干、舌爛;表熱傳裡舌苔變黃;肝經氣絕引起舌卷;並以「舌干已」津液恢復為熱病病癒的恢據;以及舌的運動是否靈活來推斷疾病的輕重和預後的情況。說明從那個時代起,已經注意到舌的變化與疾病有著密切的聯繫。

在《內經》和《難經》的基礎上,張忡景對舌診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傷寒論》和《金匱要略》中亦有關於舌診的論述。例如:《傷寒論》130條:「髒結無陽證……舌上苔滑者,不可攻也。」指出「舌苔滑」是陰寒內盛的徵象,治宜溫裡回陽,而不可用攻伐劑。《傷寒論》137條:「太陽病,重發汗而復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熱,從心下至少腹硬滿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湯主之。」是太陽病汗、下後,傷及津液,所以舌上燥。《傷寒論》168條:「傷寒若吐若下後,七八日不解,熱結在裡,表裡俱熱,時時惡風,大渴,舌上乾燥而煩,欲飲水數升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舌上乾燥為表證誤治,邪熱人裡,裡熱熾盛的表現。《傷寒論》221條:「陽明病……心中懊膿,舌上苔者,梔子豉湯主之。」是根據舌上是否有苔而決定可否應用梔子豉湯。《傷寒論》230條:「陽明病,脅下硬滿,不大便而嘔,舌上白苔者,可與小柴胡湯。」是根據白苔來鑒別邪在步陽而不在陽明。《金匱要略·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治第十》說:「病者腹滿,痛者為實,可下之。舌黃未下者,下之黃自去。」是將黃苔做為裡實證可下之的主要指徵之一。《金匱要略·五臟風寒積聚病脈證並治第十一》說:「肝中寒者,舌本操。」因肝脈循喉嚨之後,絡於舌本,寒郁化熱,故舌本乾燥。《金匱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脈證並治第十三》說:「渴欲飲水,口乾舌燥者,白虎加入參湯主之。」是將舌燥做為裡熱白虎湯的主要指徵之一。《金匱要略·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脈證治第十六》說。「病人胸滿,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為有瘀血。」指出舌青是瘀血的表現。

從以上的條文可以者出,張仲景不但將舌苔的變化,做為辨證的內容,更主要的是他將舌質與舌苔加以區別開來,所以張石頑在《傷寒緒論》中說:「舌苔之名,始子長沙,以其邪氣結裡,如有所懷,故請之胎。」張仲景的這一貢獻無疑對後世舌診學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他指出的滑苔主陰證,舌燥主熱,黃苔主裡熱實證,舌青主瘀血,這些見解,現在者來也是完全正確的。儘管張仲景論述的舌苔種類和內容不多,但可以證明他是從實踐觀察中得來的,並將舌診具體運用到辨證論治中去,有時甚至做為辨證的主要儂據,為後世舌診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在《內經》、《難經》、《傷寒論》、《金匱要略》的基礎上,後代醫家對於舌診的內容不斷補充和發展,臨床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如《中藏經》(托名華佗)對心肝脾肺腎五臟病證在舌診上的表現都有論述。如《中藏經-風中有五生死論》說:「心脾俱中風,則舌強不能言。」《中藏經·論肝》說:「肝中寒,舌本燥。」《中藏經·論膽》說:「膽脹則舌下痛。」《中藏經·論心》說。「心脈搏堅而長,主舌強不能言。」《中藏經·論腎》說:「腎生病則口熱舌干。」《中藏經·論脾》說:「脾病則而色痿黃,實則舌強直,不嗜食。」《中藏經·論三焦》說:「上焦實熱則額汗出,而身無汗,能食而氣不利,舌干口焦。」基本是沿襲《內經》、《難經》而來,且有所補充。

晉代王叔和著《脈經》,主要是論述脈學的理論,在這部著作中載有《內經》、《難經》、《傷寒論》、《金匱要略》、《中藏經》有關舌診的內容。如《脈經·卷五·扁鵲診諸反逆死脈要訣第五》載:「胃脈沉鼓澀,胃外鼓大,心脈小緊急,皆膈偏枯,不喑舌轉可治。」《脈經·卷六·心手少陰經病證第三》載:「心脈搏堅而長,當病舌卷不能言。」就是《內經》有關舌診的內容。《脈經·卷三·肝膽部第一》載:「徽澀為瘼疭攣筋,足厥陰氣絕,則筋縮引卵與舌。」是《難經》有關舌診的內容。

《脈經·卷七·病發汗吐下以後證第八》載:「傷寒吐下後七八日不解,熱結在裡,表裡俱熱,時時惡風,大渴.舌上乾燥而煩,欲飲水數升,屬白虎湯。」是《傷寒論》有關舌診韻內容。《脈經·卷六·肝足厥陰經病證第一》載:「肝中寒者,舌本燥。」是《金匱要略》有關舌診的內容。《脈經·卷六·腎足少陰經病證第九》載:「足少陰之脈,是動是主腎所生病者,口熱舌干。」是《中藏經》有關舌診的內容。有關舌診的內容,還有如《脈經·卷二·平人迎神門氣口前後脈第二》載:「左手尺中神門以後脈陰實者,足少陰經也,病苦舌燥。」脈陰實是腎陽亢盛,腎陰受劫,故舌苔乾燥。《脈經·卷三·心小腸部第二》載:「心象火,與小腸合為府,其喉舌。」是說舌是心之外竅。《脈經·卷四·診五臟六腑氣絕證候第三》載:「病人肉絕,耳干舌皆腫。」是說舌腫是危重的證候。《脈經·卷四·診百病死生決第七》載:「熱病七八日,其脈微細,脈代,舌焦乾黑者死。」代脈主髒氣虛,舌焦乾黑是陰液枯竭,故屬危重之候。《脈經·卷六·脾足太陰經病證第五》載:「足太陰之脈,是動則病舌本強,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是說脾病所引起舌的變化。《脈經·卷七·病不可下證第六》載:「傷寒發熱,頭痛耳黃,舌上苔滑,煩躁,脈滑實。」傷寒發熱耳黃,脈滑實,屬陽黃,陽黃是濕熱為患,滑苔是濕邪的表現。《脈經·卷七·病可水證第十五》載:「寸口脈洪而大,數而滑,洪大則榮氣長,滑數則胃氣實,榮長則陽盛,怫郁不得出身,胃實則堅,難大便,則乾燥,三焦閉塞,津液不通,醫發其汗,陽盛不周,復從下之,胃燥熱畜,大便遂實,小便不利,榮衛相搏,心煩發熱,兩眼如火,鼻干而赤舌燥齒黃焦,故大渴,過經成壞病,針藥所不能制,與水灌枯槁,陽氣微散,身寒,溫衣復汗出,表裡通,然其病即除。」脈洪大滑數與舌燥都是重熱亢盛的表現。《脈經·卷七·熱病陰陽交並少陰厥逆陰陽竭盡生死證第十八》載:「吐舌下卷者死。舌頭四邊,徐有津液,此為欲解。」吐舌多見於熱毒攻心或正氣已絕,因此多為危重證候,舌邊有津液為陰津來復,病有轉機的表現。《脈經·卷七·熱病十逆死證第二十一》載:「熱病腹脹便血,脈大時時小絕,汗出而喘,口乾舌焦,一旬死。」熱病脈大,舌焦,為邪熱亢盛,陰液已竭,脈時時小絕,為正氣欲脫之象,故主危證。《脈經·卷八·平中風歷節脈證第五》載:「邪人於髒,舌即難言。」中風不語為邪人於髒之中風重證。《脈經·卷八,平肺痿肺癰咳逆上氣淡飲脈證第十五》載:「咳而口中自有津液,舌上苔滑,此為浮寒。」咳嗽苔滑為表證之咳嗽等等。

王叔和之《脈經》無疑是以論脈為主,但在所有有關舌診的內容中,大多數都有相應的脈象,這樣客觀上就起到了將脈診與舌診有機的結合起來,為以後脈診與舌診的結合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隋唐時期舌診學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巢元方等撰《諸病源候論》中,有關舌診的內容就豐富多了,例如《諸病源候論·卷四·虛勞舌腫候》說;「心脾俱熱,氣發於口,故舌腫。」《諸病源候論·卷四,虛勞骨蒸候》說:「皮蒸……舌上白。」《諸病源候論·卷八·傷寒濕蜃候》說:「蜃病之候,齒無色,舌上盡白。」《諸病源候論·卷九·熱病候》說:「肺熱病者,舌上黃,身熱舌焦黑者死。」《諸病源候論·卷三十六·卒被損瘀血候》說:「瘀血舌青口燥。」《諸病源候論·卷四十一·妊娠胎動候》說:「胎動不安……候其母面赤舌青者,兒死母話;母面青舌赤,口中沫出,母死子活。」《諸病源候論-卷七·傷寒候》說:「少陰受之,口熱舌干而渴。」《諸病源候論·卷七·傷寒結胸候》說:「髒結病,舌上白苔者滑,難治舌上不苔者,不可攻之。」《諸病源候論·卷八·壞傷寒候》說:「面正赤,燥齒黃焦。」《諸病源候論·卷四十三·產難子死腹中候》說:「婦舌青黑及胎上冷者,子已死也。」《諸病源候論》繼承了諾唐以前的舌診經驗,還將舌診應用於婦女妊娠,並根據舌質的表現來判斷產婦和胎兒的生死。

《千金方》中記載有關舌診的資料,更為全面,如《千金方·卷二。於死腹中第六》說:「婦人難產,而青舌赤,母死於活。」《千金方·卷五-癖結脹諸第七》說:「小兒胎寒偃啼,腹中痛,舌上黑,青涎下。」《千金方·卷十五·熱痢第七》說:「下利舌黃燥而不褐,胸中實。」《千金方·卷十八·九蟲第七》說:「傷寒齒斷元色,舌上盡白。」《千金方·卷十七·肺癰第七》說:「舌上胎滑,此為浮寒。」《千金方·卷二十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