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 寒 發 熱 症 鑒 別 診 斷 |
兼有症 |
舌脈 |
病證診斷 |
身痛、無汗而喘、發於冬季 |
脈浮緊 |
太陽傷寒證 |
惡風、自汗、發於冬春二季 |
脈浮緩 |
太陽中風證 |
惡寒輕、發熱重,頭痛、咳嗽、口渴、發於春季 |
苔薄白、脈浮數 |
風溫表證 |
身重疼痛、發於夏暑之季 |
脈弦芤遲 |
太陽傷暑證 |
身形拘急、頭痛、無汗、發自夏季 |
苔膩 |
暑溫病、暑兼寒濕證 |
身熱不揚、午後熱甚、頭身重痛、胸悶不饑、面淡黃、發於夏末雨濕之季 |
苔白膩、脈濡緩 |
濕溫病、濕遏衛氣證 |
發熱重微惡風寒、頭痛、少汗、咳嗽痰少而粘、鼻燥咽干口渴、發於秋季 |
舌紅苔白、右脈數大 |
秋燥病、溫燥證 |
惡寒重發熱輕、頭微痛、無汗、咳嗽痰稀、鼻塞流涕、唇燥 |
苔白而干、脈弦 |
秋燥病、涼燥證 |
頭痛無汗、心煩口渴、尿短赤、脘悶、發於秋冬二季、起病急 |
苔膩、脈濡數 |
伏暑病 |
惡寒輕發熱重、頭痛、無汗、口渴鼻干、咳嗽氣逆、發於冬季 |
苔薄黃、脈數 |
冬溫病衛分證 |
眼瞼浮腫、繼則四肢及全身皆腫、肢節酸重、小便不利、咳喘、多發冬春兩季 |
舌苔薄白、脈浮滑 |
風水病 |
咳嗽、痰多而粘、胸痛、咳時尤甚、繼之咳吐膿痰腥臭、口乾、鼻燥 |
|
肺癰 |
頭痛身楚、咽喉紅腫疼痛、或有點狀糜爛、肌膚隱有丹痧、多發冬春兩季 |
舌紅苔白而干、脈浮數 |
爛喉痧 |
少腹痛、拘急拒按、痛連右足、屈身不利、汗出,發病無明顯季節性 |
舌苔薄黃、脈浮滑而數 |
腸癰初起 |
局部皮膚有紅、腫、熱、痛,頭暈、食慾不振、大便秘結、小便短赤 |
苔白膩或薄黃、脈滑數 |
瘡癰初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