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診的起源

今天所講所用的脈診,究竟是起源於什麼時候,它又是怎樣起源的,這不但是個歷史問題,對歷代脈法和今後脈學的研究發展亦都具有很大的意義。

從史料上看《左傳》記述緩和治病都還沒提到診脈,《史記·扁鵲傳》:「至今天下言脈者,由扁鵲也。」就是說脈診起源於扁鵲,或者說是扁鵲的時代,亦就是「醫經」-派。但所謂扁鵲脈法是否就是後來的診「脈動」的方法,仍有討論的必要,《史記·扁鵲傳》雖然提到「切脈、望色、聽聲、寫形」,但切亦可以解釋作「切循」,亦就是對血脈的檢查,所以扁鵲治療趙筒子疾時說:「血脈治也,而何怪!」治療虢太子疾時分析血脈的問題時說:「若太子病,所謂屍蹶者也,夫以陽人陰中動胃、繾緣、中經、維絡,別下於三焦膀胱,是以陽脈下遂,陰脈上爭,會氣閉而不通,陰上而陽內行下,內鼓而不起上,外絕而不為使,上有絕陽之絡,下有破陰之紐,破陰絕陽之色已廢,脈亂,故形靜如死狀。」可見他的脈診是檢查分析血脈經絡,而非浮、沉、滑、澀等診脈動之法。另外在整個扁鵲傳中亦不見診脈動的方法內容和跡象。這與近年馬王堆漢墓出土帛書《脈法》,雖名為脈法但內容是經絡檢查一致的。《陰陽脈死候》亦是性質類似的資料。帛書《脈法》與《陰陽脈死候》中所說的脈很明顯是指的經脈和經脈檢查。內容和文字雖簡古又有很多闕文、假字,但還可以看出已有包括診脈動或向診脈動的方而發展的跡象。如《脈法》提到「氣也者」的問題,與通過炙法使「氣出胳(郗)與肘」,古籍中亦有以診到脈動為「氣」之說,如《史記·倉公傳》中就有「右口氣急」、「右脈口氣至緊小」等等。《傷寒論·平脈法》說:「如三菽之重者,肺氣也;如六菽之重者,心氣也;如九菽之重者,脾氣也;如十二菽之重者,肝氣也;按之至骨者,腎氣也。」《脈經》卷五引「扁鵲診諸反逆死脈要訣第五」又說:「扁鵲日,夫相死脈之氣,如群鳥之聚,一馬之馭,系水交馳之狀,如懸石之落,出筋之上,藏筋之下,堅關之裡,不在榮衛,伺候交射,不可知也。」其中所說的氣,應當是指脈動的。從脈法出於經絡和扁鵲被認為是創始人來看,都說明診脈方法出自「醫經」一派,《脈法》涉及的灸砭治法亦是從經絡角度出發的,《陰陽脈死候》三陽只列「折骨列(裂)膚一死」,三陰則列出「甜(腐)臧(髒)煉(爛)腸而主殺之五死」,這與《素問·熱論》以經絡臟腑為辨證依據,三陽主表三陰主臟腑之意是相同的,以上均可以說明《脈法》與《陰陽脈死候》二書所謂脈仍然是指經脈,亦即經絡血脈,檢查方法中有診脈動之方法。據《史記·倉公傳》淳於意是西漢時人,受公乘陽慶之傳,得黃帝扁鵲之脈書《五色診病》,然而通過他「診籍」所記,他的脈法顯然是與扁鵲不同的。不但是診脈動而且已經有了弦、代、數、急、大、小、緊等等後世一直沿用的脈名,這是前此所沒有的,它與《內經》脈法已經很接近了。從《內經》的脈法有不同方法與若幹不統一、不規範的情況來看應當屬於脈法的形成階段,但仍帶有起源的性質。《周禮》說:「兩之以九竅之變,參之以九髒之動。」九髒之動就是有關各臟腑經絡的脈動,但《周禮》晚出亦未必是周人的著述。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