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總神經麻痺的針灸治療

腓總神經麻痺是臨床最常見的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及勞動能力的神經麻痺之一。臨床多表現為患側的足和足趾下垂不能背屈,走路高舉足,足尖先落地,不能用足跟行走,呈跨閾步態,伴有小腿前外側和足背感覺障礙,步態拖拽,肌肉萎縮及感覺障礙等表現。

腓總神經麻痺屬於中醫學「痿證」、「痿病」、「痿足辟」、「痿痱」範疇。《黃帝內經·素問》曰:「因於濕,首如裹,濕熱不攘,大筋軟短,小筋弛長,軟短為拘,弛長為痿。」《素問·玄機原病式》曰:「痿,謂手足痿弱,無力以運動也。」中醫學認為,脾腎肝三髒虛損是該病發病的內在原因,濕濁毒之邪侵犯是其重要的致病因素,造成氣血不和、脈絡不通而發病。治宜滋補肝腎,養血榮筋,疏經活絡。針灸治療該病療效滿意,簡介如下:

穴取三陰交、足三里、陽陵泉。腓淺神經麻痺者加丘墟、解溪;腓深神經麻痺者加條口、太沖。令患者取仰臥位,充分暴露患肢膝關節以下。常規消毒後毫針直刺三陰交、足三里、條口、陽陵泉各1.5寸,太衝穴1寸,沿骨縫直刺丘墟、解溪各1寸。施以小幅度快速提插捻轉平補平瀉手法,每穴一分鐘,以有麻脹感向足部方向放射為佳。然後,將直徑約1.5厘米、厚約0.3厘米的鮮薑片用粗毫針刺10餘個針眼,將之通過針尾套於毫針上,平放於針刺局部皮膚上。取如大棗大小的灸用艾段套於毫針尾部,用線香由艾段下端點燃令其自燃變成艾灰後,易另一相同艾段如法再灸治。每穴灸3~5段,以穴位局部皮膚潮紅、發熱且有溫熱感向足部方向放射,不致灼燙傷為度。每日一次,1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休息3日。

三陰交為肝、脾、腎三經脈交匯處,針刺此穴能達到健脾益氣、滋補肝腎、養血和營、清熱利濕、強壯宗筋的功效。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的要穴之一,具有調理脾胃、補中益氣、扶正祛邪、通經活絡、疏風化濕之功。陽陵泉為足少陽膽經的下合穴、筋之會穴。《靈樞·邪氣藏府病形篇》云:「筋急,陽陵泉主之。」丘墟乃足少陽膽經的原穴,能疏通經絡、利關節,散除局部的氣機壅滯,且其局部分佈有腓淺神經分支。解溪屬足陽明胃經,淺層布有腓淺神經,深層有腓深神經,善治下肢痿痺、踝關節周圍組織扭傷、足下垂。條口深處布有腓腸外側皮神經及隱神經,具有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理氣和中之功效。太沖是足厥陰肝經的輸穴、原穴,布有腓深神經的跖背側神經,深層為脛神經足底內側神經。根據《黃帝內經》「治萎獨取陽明」的原則,選取足陽明胃經的足三里、解溪配合三陰交、陽陵泉、丘墟、條口、太沖等穴,共同起到強壯筋骨、補益氣血、濡潤宗筋、通利關節、協調陰陽的功效。此外,通過隔姜灸促進氣血運行,加強了治療功效,使腓總神經麻痺得愈。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