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歌不唱忘記多,大路不走草成窩。
快刀不磨黃銹起,胸膛不挺背要駝。
——湖北民歌
詩詞賞析
歌越唱越熟,路越走越順,刀越磨越快,用唱山歌、走路、磨刀來比喻運動與健康的關係,從而引出背越挺越直的道理。湖北民歌這種用通俗生活現象揭示哲理的表述,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睿智和對人生的透徹認知,其中也不無醫學道理。
健康話題
人的背雖然在生理上呈S形,但基本是挺直的,文學家們常用「腰板筆直」的詞來形容一個人的健壯。駱駝的背是向上凸的,好像一座山峰,故稱「駝峰」。當多種原因引起人的背部變形,使平直的背向上凸起時,與駱駝的駝峰在外表上有某些形似之處,於是,人們習慣上就把它稱為「駝背」了。
駝背的原委
駝背,是常見的一種脊柱畸形病變,在醫學上也有叫做脊柱後凸的。按生理學分類,有生理性與病理性之分;按發病時間分類,有先天性與後天性之別。從臨床實踐上看,其主要對象是病理性的和後天生成的。先天性的駝背,有的從一出生就可以發現,有的是伴隨著年齡的增長才慢慢表現出來的。病情嚴重的,一般在出生不久即死亡;病情較輕的,可選擇合適的年齡段通過手術進行矯正。這種情況在病理上主要表現為椎體數目的增減、形狀的改變、體積的異常變化和排列方向的不規則等。處於隱性狀態或年幼時,一般不表現出明顯的症狀,許多人是在偶然作X線檢查時才被發現的。
生理性駝背,主要是指老年人脊柱發生的退行性改變,屬於自然衰退現象,是不可避免的。只是由於人的體質、營養、鍛煉等情況不盡一致,表現出的輕重程度也不一樣罷了。隨著人衰老過程的到來,脊椎關節的長期磨損、增生或骨刺的形成,骨質密度由緊密到疏鬆的改變,不可避免地會引起椎體的變化。常見的如因骨小梁受到破壞而導致的椎體楔形改變、椎間隙前後寬度的改變導致的脊柱變形等,當它們發展到一定程度時,駝背就出現了,病理改變越大的,表現出駝背的程度也就越明顯。有一種說法叫「人老變矮」,事實上正是這樣。據測定,人體的這種變化進入30歲後就開始了,40歲後變得明顯,老年後更為嚴重。統計資料表明,從30歲到90歲,男性平均身高降低225%,女性降低25%。有人對534名老年人進行了長達8年的觀察,發現男性老人平均降低了37厘米,女性老人降低了39厘米,最多的降低了13厘米,成為駝背。究其原因,正是我們上面所說的脊椎退行性變化的結果。病理性駝背,基本是後天才出現的,可以表現在多種疾病中,既可是一些疾病的產物,也可是一些疾病的病因。常見的病理性駝背有累及脊柱、中軸骨骼和四肢大關節的強直性脊柱炎,累及多個椎體、造成病人仰臥站立都困難的骨關節結核,由於脊椎發育異常、好發於青年男性中的休門氏病和不明原因引起的、以少女為主要對象的特發性脊柱側彎等。脊柱的這些異常變化,不僅影響人的外觀美,而且影響到人的生活和工作,嚴重時甚至影響到人的生存和壽命。醫學上有許多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通過藥物或手術達到徹底矯正、局部矯正或控制症狀發展的目的。
挺起你的胸膛
動則不衰,湖北民歌用唱歌、走路、磨刀作比喻,引出了「胸膛不挺背要駝」的結論,非常有道理。實踐證明,堅持體育鍛煉、保持挺胸收腹的姿勢,確實是矯正駝背的有效方法,特別是對於有可能出現的老年性駝背。這種鍛煉應該從青壯年時期就開始了,並且要持之以恆,甚至要有活到老煉到老的決心。鍛煉的方法很多,有一種「倒行退步法」簡單易行,不妨一試。方法是,每天堅持15~20分鐘的倒步走,走時胸脯挺直,兩目平視,雙手叉腰,拇指向後,其他四指向前,懂穴位的,拇指可按住腰部的「腎俞」穴。這樣鍛煉,可以使腰部的肌肉有規律地進行收縮和鬆弛,有利於改善腰部的血液循環和營養供應。有報告說,用這種方法連續鍛煉1~3個月後,駝背得到矯正的大有人在。
腰為腎之府
俄羅斯著名醫生尼古拉·阿莫索夫根據他多年的觀察結果指出:人的衰老不是從眼角的第一道皺紋、鬢間的第一根白髮、腰部的第一塊贅肉的出現才開始的,身體柔韌性的減弱才是人體衰老的第一徵兆。
中醫學認為,腎為人的先天之本,腰為腎之府。因此,腰是人體的生命源。加之腰處於機體活動的樞紐部位,腰部的勞損是很難避免的。臨床上,與腰相關的疾病較多,除駝背外,腰肌勞損、椎間盤突出、骨質增生等疾患也時時困擾著不少人的健康。紐約特殊外科醫院的維傑伊·瓦德醫生認為,久坐傷腰。坐姿使椎間盤承受的壓力大於其他姿勢,容易引起腰部的相關疾患。如果長期坐在辦公室工作而又不進行任何形式的鍛煉,後果是很嚴重的。加利福尼亞大學的整形外科醫生沃特·莫尼同意他的看法,他認為,坐姿影響椎間盤的新陳代謝,使它無法得到足夠的血液供應和營養,因而支持腰部的力量將大大減弱,腰疾必然發生得要多一些。在美國,每年約有200萬人因腰痛而請求醫生的幫助,其實只要每天進行15分鐘的腰、腹、背、臀部的綜合鍛煉,每週進行2~3次的力量訓練,這種情況就會大大改善。腰背部和脊柱的變化,是判斷人體是否健康和衰老的基本標準。中國運動醫學專家建議,經常扭扭腰背、轉轉腳腿、擺擺屁股、晃晃肩膀、動動脖子、握握手指,健康長壽就會向你靠近。(作者單位為中華中醫藥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