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醫德文獻及醫德特點

明代論述醫德的專篇及散在內容,較前代均有增加,涉及到醫學倫理學的諸多方面。許多醫家履行醫德的感人事跡,也為後世留下了楷模。

明代是中國醫學倫理學發展的重要時期,出現了許多論述醫德的優秀文獻。李橚《醫學入門》中的「習醫規格」,對醫生的學習和品德提出明確要求,認為醫德要求概括為一點,就是不欺。徐春甫的《古今醫統》,專列「庸醫」、「時醫」、「名醫」、「論醫」等篇,鞭撻違反醫德的現象。龔信、龔廷賢父子都很重視醫德研究,就醫患關係和醫生行為規範進行了全面論述。

陳實功行醫從不求謝,深得病家信任,在《外科正宗》裡,提出「五戒十要」。美國1978年出版的《生命倫理百科全書》將其列為古典醫德文獻。

孫志宏的《簡明醫毅》中「業醫須知」一篇,要求醫者勿重財利,勿危言珍秘而索重價;對易治病勿故言難療;對難治病勿故言易愈;不可只盡心富家,而忽慢貧家。

明代醫德文獻,以醫忌關係為軸心,兼及醫際關係。它既考慮對醫者的要求,又有對患者的提醒,較之西方古代醫德文獻,更為全面。在資本主義萌芽出現的明代,這些文獻的共同特點是反對金錢腐蝕,反對把醫術作為單純謀利的手段,對借醫術敲詐財物的行徑深惡痛絕,強調保持醫學救死扶傷的祟高目的,保持醫學為健康服務的功能。在醫德運行機制上,他們尚停留在醫德現象領域,借因果報應之說,勸人們作陰功之舉,以推動人們對醫德的侍奉。這和他們在醫術範圍內反對巫術和迷信,形成鮮明對照。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