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發展的縮影–從張仲景到李時珍

在祖國醫學的歷史長河中,曾湧現出無數傑出的名醫。他們或在理論上有所建樹, 或在臨床上療效卓著,或以經典巨著嘉惠後世,或以高尚醫德為人民所稱頌。其中有兩位舉世聞名的醫學偉人,這就是東漢的張仲景和明朝的李時珍

張仲景,名機,南陽郡(今河南南陽)人,約生於漢桓帝和平元年(公元150年),卒於漢獻帝建安24年(公元219年)。他從小好學深思,博覽群籍。當他從司馬遷的《史記》中讀到扁鵲治虢太子屍厥證的故事時,深深地為扁鵲「起死回生」的神奇醫術所傾倒,激起了他對醫學的濃厚興趣。

張仲景生活在東漢末年,那時候天下大亂,戰火紛飛,人民生活顛沛流離,瘟疫大為流行。張仲景的家族原有200多人,堪稱大族,然而從漢獻帝建安紀年(公元196年)以來10年之中家族染疫而死的竟然達到2/3的驚人數目,其中患外感病死的,又佔了7/10。於是,張仲景立志研究醫學,以解救人民的疾苦。他一開始向同族的張伯祖學醫,由於聰慧過人,勤奮好學,所以沒過多久就青出於藍,醫技蓋過了他的老師。在學醫和行醫過程中,他「勤求古訓」、「博采眾方」,並結合自己長期積累的臨床經驗,寫成了《傷寒雜病論》一書。這部書包括傷寒和雜病兩部分,可惜由於戰亂等原因,原書至晉代已多散失。

到了公元3世紀,晉代太醫令王叔和將之重新搜輯整理,並將原書內容1/2,後又經北宋林億等人校正,遂成為今天通行的《傷寒論》和《金匱要略》這兩部中醫經典。《傷寒雜病論》是我國最早一部理論聯繫實際的臨床診療專書。它對於傷寒病(古代所說的「傷寒」是一切外感熱病、疫病的統稱)的治療,首創太陽、少陽、陽明、太陰、少陰、厥陰等六經辨證論治的原則和方法;在雜病方面,倡導以陰陽、表裡、寒熱、虛實「八綱」來進行綜合分析和歸納,並例示了汗、吐、下、和、 溫、清、補、消、祛痰、化瘀等多種治療法則和有效方藥,從而奠定了中醫辨證施治的基礎。

書中所列300多方,大都配伍精當,主治明確,有不少已經現代科學證實,後世醫家按法施用,每能取得很好療效,因而被譽為「眾方之宗,群方之祖」,統稱為「經方」。為此,張仲景也被後世尊為醫聖。

後世,張仲景的聲譽遠遠超越了國界,特別是在日本、朝鮮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影響很大。今天日本的漢方處方和成藥製劑中,大部分仍是正宗的張仲景經方。張仲景除著有《傷寒雜病論》外,還寫了很多醫書,可惜都已失傳。

張仲景之後,明代李時珍以劃時代的巨著——《本草綱目》震動了醫壇,從而被尊為集中國藥學大成的又一「聖人」。李時珍字東璧,晚年號瀕湖,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出生於湖北蘄州,卒於明神宗萬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由於他生長在一戶世代業醫的人家,所以從小受到家庭的熏陶,即使後來他父親——當地名醫李言聞一再督責他精研四書五經,以期出人頭地,光耀門庭,可是到了後來,時運不濟,三次鄉試都落了選的李時珍,還是繼承家業,走上了當時被人看輕的研習醫藥科學的道路。

經過父親的親授和實踐的錘煉,李時珍的醫術日益長進,逐漸名聞遐邇。明嘉靖年間,封藩在武昌的楚王朱英鹼聽說他醫術高超,就聘他為王府掌管「良醫所」事務。不久, 又被楚王推薦到京城,在太醫院裡當了一名御醫。太醫院是歧黃名家薈萃之地,通過與各地名醫的接觸共事,大大豐富了李時珍的閱歷。同時,浩瀚的皇家藏書,道地的御用藥材,又使他開拓了視野,增長了見識。這些都為他日後編寫《本草綱目》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然而,太醫院的工作,並非李時珍生平所願,他感到終日為皇室服役,有悖於濟世救人的志向。於是在任職一年後,便托病辭歸故鄉。在長期醫療實踐中,李時珍發現以往本草書中有不少錯訛,而且在某些用藥經驗方面也已不適應當時的需要,於是立下了重修本草的宏願。他研讀了大量的醫藥專書,並博覽凡與藥物有關的資料。李時珍並不滿足從書本所得的知識,在多年寒窗苦讀之後,就藥物研究的問題,廣泛地向農夫、漁民、獵戶、樵夫,以及眾多民間醫生請教,並躬親實踐,深入實地作種種必要的考察。如為了掌握蘄蛇的第一手資料,他冒著生命危險,幾次攀登龍峰山,直到實地看清了蘄蛇特徵,並作了真實記錄為止。

在研究考察藥物過程中,他糾正了舊本草存在的許多謬誤。他對待醫藥研究,始終以科學實踐為依據而不迷信邪說。如「水銀」這味藥,《神農本草經》說能久服成仙,葛洪《抱朴子》也說是長生之藥,而他則力辟其謬,認為水銀是劇毒的藥物,歷代很多文人、達官因為相信術士的宣傳而服之而死,認為本草書籍不應當妄加記載。由於李時珍具有這種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實事求是的精神,所以才使《本草綱目》能夠成為對世界藥物學發展產生深遠影響的一部巨著。

為了完成這部藥物學巨著,李時珍傾注了畢生的精力和心血,其足跡幾乎踏遍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河南、河北、山東、福建、廣東等地的山山水水,並參考了總越千家的古籍文獻。在將近30年的時間裡,前後三易其稿,可謂艱苦備嘗。此後待到《本草綱目》最終編定完稿,他已從生氣勃勃的青年,變成一個60開外,精力耗盡,頭鬢斑白的老者了。《本草綱目》系統而又全面地總結了我國明代以前的藥物學成就。全書近200萬字,將所收1892種藥物(其中374種是李時珍發現而新增的)劃歸16部、60類分述。書中附方達10000餘首,插圖1000多幅。每種藥物之下,依次分為釋名、集解、正誤、修治、氣味、主治、發明、附方等項,可謂條分屢析,內容賅備。

《本草綱目》的巨大成就,不僅表現在藥物學方面,而且還旁及天文、地質、化學、植物學等方面,堪稱我國古代百科全書。該書問世後,學者無不歎為觀止,備加稱賞。自16世紀在金陵刊行後,陸續翻刻的中文版本不下60版,而且還不包括以《本草綱目》為藍本而加以節選、改編、闡釋、補訂的各種續編或簡編本。不僅如此,《本草綱目》還先後有了日、朝、德、法、英、俄、拉丁等文字的譯本,產生了極為廣泛的國際影響。醫聖李時珍的名字,不僅在我國醫藥史上閃耀著熠熠光輝,而且還不容置疑地載入了世界科學偉人的名錄。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