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草堂春睡

劉備三顧茅廬,孔明終於出場了。可是這位臥龍先生大白天在家睡大覺,讓劉備三兄弟在外等了半天。孔明醒來口吟一詩: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

唐代詩人孟浩然在《春曉》中也寫道:「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都強調一個「春」字,民間也常說「春困」。在春天,許多人感到沒精打采,昏昏欲睡。

人在冬季,由於氣候寒冷,機體皮膚上的毛細血管和毛孔相對收縮,以減少熱量的喪失,維持體溫的恆定。這樣一來,血液都湧於大腦和內臟,使大腦得到充分的血液供應。由於氧氣和養料供應充沛,所以人保持著清醒的頭腦和旺盛的精力。在開春之後,氣溫回升,體表皮膚可以不再為抵禦寒冷而呈收縮狀態了,漸漸開始舒張,流向皮膚毛細血管的血液量相應增多,使流向大腦和內臟的血液相應減少。由於大腦在漫長的冬季已經適應了血液供應充足的環境,對於血供減少尚難適應。加之氣候轉暖後機體各臟器耗氧量也跟著增加,這樣就使大腦的供血更形減少,從而降低了大腦皮質的興奮性,以至產生「春困」。再者,在春暖花開的時候,氣壓低,風速小,這些氣候因素也使人被動地產生睏倦欲睡、全身倦怠的感覺。

這樣看來,諸葛亮的「草堂春睡」,孟浩然的「春眠不覺曉」,也都是十分自然的。

這時的睏倦,是血液循環的季節性差異所造成的。為了預防和避免這樣的睏倦,在保證正常的睡眠時間外,最有效的辦法就是積極參加體育鍛煉,促進血液循環。應經常到含氧量較高的樹林、海濱、草坪中散步,或者做一些其他健身運動,如太極拳、太極劍、廣播操、健身操、慢跑以及球類運動。另外,適當減少衣服,控制皮膚毛細血管的擴張,也有助於克服春困現象。

《三國演義》中描寫的諸葛亮草堂春睡,實際上是一次午睡。午睡對於人類是十分必要的。睡眠生理學指出,成年人的睡眠,在24小時內有2個睡眠峰值,即最需要睡眠的時刻。第一個是主要睡眠峰值,在午夜2時左右;第二個是次要睡眠峰值,在下午2時左右。這兩個主要和次要睡眠峰值,恰巧和人體體溫「生物鐘」的主要和次要低谷相符合。科學家認為,這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在長期的生物進化過程中形成的,決非一朝一夕可以改變。

午睡,古稱「晝寢」。若論養生,會吃不如會睡,夜睡「子時」,晝睡「午時」,二者相輔相成,比「一枕黃粱醒五更」,更科學,更令人身體健康。

中醫認為,睡眠是陰陽交替的結果,午睡不可或缺。古代養生著作《老老恆言》寫道:「每日時至午,少寐以養陽;時至子,熟睡以養陰。陰陽協調,百病不侵。」真是言簡意賅,道明瞭養生的真諦。

具有午睡習慣的人,在午睡時,腦電圖顯示,深度慢波睡眠3~4期較為豐富。高度工業化國家日本、美國和加拿大等相繼發現,因疲勞過度和心血管疾病導致的猝死,多發生在下午2~3時左右。此時又是各國車禍的高峰期,也是北美冬季滑雪運動事故的高峰期,而午睡具有明顯的預防作用。所以,我國傳統的午睡,絲毫不表示「懶惰」,而是一種必要的「保健」措施。諸葛亮的午睡,應該是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在現代生活節奏十分緊張的情況下,午睡則更為人們所必需。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