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是唐代著名詩人之一,後被人稱為「詩聖」,在詩壇上與李白齊名。然而,命運的安排使杜甫一生與中藥保持著特殊的關係,結下了不解之緣。
杜甫一生窮困潦倒,常為生活問題到處奔波。杜甫目睹了唐王朝由盛轉衰的社會大動亂,對人民的疾苦滿懷深切的同情,加之自己常年體弱多病,因而以種藥來扶貧養身。他困居長安期間,就在庭院裡栽種過幾十種中草藥,「近根開藥圃」,「種藥扶衰病」。開始時,杜甫的種藥技術還不夠好,經過不斷地摸索和精心侍弄,「藥條藥甲潤青青,色過棕亭入草亭」,各色藥草生長良好,使得詩人大喜過望。「不嫌野外無供給,乘興還來看藥欄」。他在月光下悠然散步,欣賞庭院中百藥繁茂、花團錦簇的情景,不禁詩興大發,吟贊不已。但是,他和當地的種藥能手黃四娘相比,還是遜色的。有一次,杜甫在欣賞了黃家的百藥園後,極為羨慕,當即賦詩記述了黃四娘家藥花盛開的景象:「黃四娘家花滿溪,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由於杜甫長期接觸中藥,觀察中藥植物的生長,積累下大量植物學方面的知識,所以他寫的有關中藥的詩顯得格外有生氣,一反他詩中常有的那種憂傷的格調。如他吟詠決明:「雨中百草秋爛死,階下決明顏色鮮」;詠梔子:「紅取風霜實,青看雨露柯」;詠丁香:「細葉帶浮毛,疏花披素艷」。從這些優美的詩句中,我們可看出杜甫對中藥懷有的特殊感情。
杜甫不僅種藥,而且還會加工炮製中草藥,懂得藥性、藥理,會治常見病、多發病。「曬藥能無婦,應門亦有兒。」他除了自己身體力行外,還發動妻小曬藥製藥。公元759年,杜甫因生活所迫移居成都,並在那裡營建了草堂一棟。在成都草堂,他廣植花樹,遍種藥草,「種竹交加翠,栽桃爛漫紅」,把草堂點綴得繁花鬥艷,充滿生機。正如他在《小園》詩中說的:「客病留因藥,春深買為花。」 可見杜甫種花既為觀賞,又為入藥治病。